返回首頁
另參考:

注音符號(U+3100–U+312F)

簡介

「注音符號(Bopomofo)」區塊位於U+3100–U+312F範圍內,共佔據48個編碼空間,但實際上只編定了43個字符,U+3100至U+3104間共五個位置並沒有編排字符。注意,聲調符號並不存放在本區塊內,它們和其他語言中類似的符號統合到「佔位修飾字元」區塊內。統一碼尚有一個「注音符號擴充」區塊,用來存放閩南話和客家話用的方言音注音符號。

清末清政府曾召開會議,制定了國語的音聲話、音標和教育政策等,可是未及推行,辛亥革命爆發,清政府被推翻。

民國二年(1913年),讀音統一會正式制定「注音字母」,由於這套字母用來拼注國音,所以又稱「國音字母」。另外規定將小學「國文」科改為「國語」科,小學課本一律在字旁添注「國音」,中小學教師必須以「國音」授課。但是由於時局混亂,這套字母要到五年後的民國七年(1918年)才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發布推行。

注音字母的方案原為三十八個字母,公布時增加一個「ㄦ」,成為三十九個。字母次序參考三十六字母,即:ㄍㄎㄫㄐㄑㄬㄉㄊㄋㄅㄆㄇㄈㄪㄗㄘㄙㄓㄔㄕㄏㄒㄌㄖㄧㄨㄩㄚㄛㄝㄟㄞㄠㄡㄢㄤㄣㄥㄦ;同時因制定方案者多江浙人,故制定了濁音符號,在字母右上角加上「’」;聲調用四聲點聲法標明:陰平聲不標,陽平聲點在左下角(◌〪,U+302A),上聲點在左上角(◌〫,U+302B),去聲點在右上角(◌〬,U+302C),入聲點在右下角(◌〭,U+302D)。

注音字母正式公布後,繼續有大大小小的修訂如下:

  1. 民國八年(1919年),教育部公布《注音字母音類次序》,把三十九個字母按照發音部位由外而內排成以下次序:
    聲母唇音ㄅㄆㄇㄈ
    舌尖音ㄉㄊㄋㄌ
    舌根音ㄍㄎㄫㄏ
    舌面音ㄐㄑㄬㄒ
    齒音ㄗㄘㄙ
    介母ㄧㄨㄩ
    韻母單韻母ㄚㄛㄝ
    複韻母ㄞㄟㄠㄡ
    帶聲韻母ㄢㄣㄤㄥ
    特殊韻母
    註:「ㄧ」介母豎排時寫成一橫畫,橫排時寫成一豎畫
  2. 民國九年(1920年),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的審音委員會認為ㄛ母兼標 [o]﹑[ɤ]兩音不便,決定在ㄛ字母上端中央位置加上一點表示[ɤ]音,寫作「ㄮ」;另決議ㄦ母兼作聲母,與西文「R」和日文「ラ」相對應,譯音時「R」與「ラ」都可轉寫為「ㄦ」,例如:公制質量單位「gram」可音譯為「ㄍㄦㄚㄇ」。
  3. 民國十一年(1922年),教育部公布《注音字母書法體式》把「ㄮ」上的圓點和字母連起來,成為一個新的字母「ㄜ」排在ㄛ之後,字母總數增至四十個;同時以「四聲點聲法」不美觀,取消四聲點聲法,改為在韻母右上端加標聲調符號:ˉ(陰平聲,可以不標,U+02C9)、ˊ(陽平聲,U+02CA)、ˇ(上聲,U+02C7)、ˋ(去聲,U+02CB)和˙(入聲,U+02D9)五種符號。
  4. 民國十二年(1923年),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五次大會決議,改注音字母的拼音標準為北京話的普通讀音,新國音不再使用「ㄪㄫㄬ」三個聲母,並且不設入聲,原入聲字分到其他四聲裏去,同時取消入聲聲調符號「˙」(後改為輕聲聲調符號)。
  5. 民國十九年(1930年),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重印《國音字母》單張,註明「ㄪㄫㄬ」三個字母是國音不用來拼音的字母,從此它們成為閏音字母。又改稱「注音字母」為「注音符號」,表明注音符號僅作注音之用,不會成為國家文字;同時容許必要時使用注音符號標注方言音,右旁注國音,左旁注方音,以便利地方人民識字。
  6. 民國二十年(1931年),教育部規定標註聲調的符號,不論由上而下的注音或由左而右的注音,都要標註在最後一個符號的右上角。
  7.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四月,教育部公布《注音符號總表》,詳列了用作標注國語和各地方音的注音符號。是次增加了四十個閏音符號,配合原有的四十個注音符號,以期能夠標注中國各地方音。表中每個注音符號的發音說明,除了使用國音為例子外,還加注了多地方音的例子,並且註有和它發音相近的國際音標、英法德文字母和日文片假名,讓操不同方音的人更能體會每個符號的發音方法,以及國音和方音及外文間的異同。書末附上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廣州等閏號分表,包含該方音的聲韻母表、拼法舉例和語句短文(改自《伊索寓言》的〈北風和太陽〉),實例說明各地可用聲韻母和如何標注當地方音。由於有些地方的聲調超過五種,所以增加了三種聲調符號,合計八個聲調符號,以標注平、上、去、入聲的陰陽。
    同年五月,教育部編訂《國音常用字彙》特組會議決定,為了說明上的方便,添補一個注音不用、單為說明音理用的「ㄭ」母,作為ㄓㄔㄕㄖㄗㄘㄙ七個聲母單獨成音節時的省略韻母(虛母)。另外有三個可以元音化的鼻音聲母ㄇ、ㄋ和ㄫ,不單可以獨立成音節,也可以和其他聲母相拼成音節,地位等同韻母,參考國際音標的做法,可在這三個注音符號加一小豎畫,成為ㆬ、ㄯ和ㆭ,稱為「特別音」(實屬《注音符號總表》中新增的閏音符號)。
  8.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國語推行委員會的朱兆祥教授為了方便標注閩南話和客家話等方言音,參考和修改了原來的閏音符號。這些符號中重新創作的不多,主要是襲用原有的閏音符號,以及把少量符號更改成更易想像或更方便標示音節的款式;並且利用小形的ㄅ、ㄉ、ㄎ和ㄏ,表示入聲的塞音韻尾,以免和後一音節混淆。一九九八年臺灣的教育部公告使用。詳情請參考注音符號擴充一節。

一九四九年以後,國民黨政府遷往臺灣,但是中國大陸仍然使用注音符號作為主要的注音方式,甚至還修訂了閏音符號的寫法和數量,以便利方言注音。至一九五七年,漢語拼音方案正式推出,所有漢字都以拉丁字母來標注普通話讀音(後來推廣到各種方言,包括閩南話、廣州話等),注音符號漸漸淡出日常生活的舞台,僅在字典辭書內可以看到它的蹤影。

臺灣省至今仍以注音符號為主要的注音方式,從小學教育開始便先要認識和掌握使用注音符號,兒童圖書和識字讀物通常都會在每個字旁添上注音符號注音,而字典均會使用注音符號替字頭、難讀字詞和破音字標注發音,即使成人書籍也多在正文或註釋中使用注音符號標注生僻字詞的讀音。在替文字排序時,也多以注音符號的順序為準;而注音輸入法也是臺灣省內最多人使用的電腦漢字輸入法。有些人甚至會以注音符號來拼寫不會寫的字,也有些人使用注音符號來拼寫擬聲詞和感嘆詞,乃至替代一些常用字,以達到不拘緊的親切感,使注音符號兼具文字功能。

有關其他東亞文字和符號的詳細說明,請參考拙文「統一碼裏中日韓表意文字和相關字符淺說」的介紹。

注音符號區塊字符表
 0123456789ABCDEF
 0123456789ABCDEF
310
311
312

字符說明

按照GB 2312字集標準
3105:ㄅ
Bopomofo Letter B
注音符號第一個符號,聲母;不送氣清雙唇塞音/p/
3106:ㄆ
Bopomofo Letter P
注音符號第二個符號,聲母;送氣清雙唇塞音/pʰ/
3107:ㄇ
Bopomofo Letter M
注音符號第三個符號,聲母;雙唇鼻音/m/
3108:ㄈ
Bopomofo Letter F
注音符號第四個符號,聲母;清唇齒擦音/f/
3109:ㄉ
Bopomofo Letter D
注音符號第五個符號,聲母;不送氣清齒齦塞音/t/
310A:ㄊ
Bopomofo Letter T
注音符號第六個符號,聲母;送氣清齒齦塞音/tʰ/
310B:ㄋ
Bopomofo Letter N
注音符號第七個符號,聲母;齒齦鼻音/n/
310C:ㄌ
Bopomofo Letter L
注音符號第八個符號,聲母;齒齦邊通音/l/
310D:ㄍ
Bopomofo Letter G
注音符號第九個符號,聲母;不送氣清軟腭塞音/k/
310E:ㄎ
Bopomofo Letter K
注音符號第十個符號,聲母;送氣清軟腭塞音/kʰ/
310F:ㄏ
Bopomofo Letter H
注音符號第十一個符號,聲母;清軟腭擦音/x/
3110:ㄐ
Bopomofo Letter J
注音符號第十二個符號,聲母;不送氣清齦腭塞擦音/tɕ/
3111:ㄑ
Bopomofo Letter Q
注音符號第十三個符號,聲母;送氣清齦腭塞擦音/tɕʰ/
3112:ㄒ
Bopomofo Letter X
注音符號第十四個符號,聲母;清齦腭擦音/ɕ/
3113:ㄓ
Bopomofo Letter ZH
注音符號第十五個符號,聲母;不送氣清捲舌塞擦音/tʂ/
3114:ㄔ
Bopomofo Letter CH
注音符號第十六個符號,聲母;送氣清捲舌塞擦音/tʂʰ/
3115:ㄕ
Bopomofo Letter SH
注音符號第十七個符號,聲母;清捲舌擦音/ʂ/
3116:ㄖ
Bopomofo Letter R
注音符號第十八個符號,聲母;捲舌通音/ʐ/或/ɻ/
3117:ㄗ
Bopomofo Letter Z
注音符號第十九個符號,聲母;不送氣清舌尖塞擦音/ts/
3118:ㄘ
Bopomofo Letter C
注音符號第二十個符號,聲母;送氣清舌尖塞擦音/tsʰ/
3119:ㄙ
Bopomofo Letter S
注音符號第二十一個符號,聲母;清舌尖擦音/s/
311A:ㄚ
Bopomofo Letter A
注音符號第二十二個符號,單韻母/a/
311B:ㄛ
Bopomofo Letter O
注音符號第二十三個符號,單韻母/o/
311C:ㄜ
Bopomofo Letter E
注音符號第二十四個符號,單韻母/ɤ/
311D:ㄝ
Bopomofo Letter EH
注音符號第二十五個符號,單韻母/ɛ/
311E:ㄞ
Bopomofo Letter AI
注音符號第二十六個符號,複韻母/ai/
311F:ㄟ
Bopomofo Letter EI
注音符號第二十七個符號,複韻母/ei/
3120:ㄠ
Bopomofo Letter AU
注音符號第二十八個符號,複韻母/au/
3121:ㄡ
Bopomofo Letter OU
注音符號第二十九個符號,複韻母/ou/
3122:ㄢ
Bopomofo Letter AN
注音符號第三十個符號,帶聲韻母/ɑn/
3123:ㄣ
Bopomofo Letter EN
注音符號第三十一個符號,帶聲韻母/ən/
3124:ㄤ
Bopomofo Letter ANG
注音符號第三十二個符號,帶聲韻母/ɑŋ/
3125:ㄥ
Bopomofo Letter ENG
注音符號第三十三個符號,帶聲韻母/əŋ/
3126:ㄦ
Bopomofo Letter ER
注音符號第三十四個符號,特殊韻母兼聲母
作韻母時讀如國語的「兒」/ɚ/(又作/ɑɻ/)字
表達前一個字的兒化,不單獨成音節,例如,ㄧˋ ㄏㄨㄜˇㄦ(一會兒)只有兩個音節
作聲母時對應西文「R」或日文的「ラ」,譯音時可把「R」或「ラ」轉寫成「ㄦ」,例如:公制質量單位「gram」可音譯為「ㄍㄦㄚㄇ」,英制質量(重量)單位「grain」可音譯為「ㄍㄦㄟㄋ」;齒齦(後)閃音/ɾ/
3127:ㄧ
Bopomofo Letter i
注音符號第三十五個符號,介母/i/
直寫形式為本字元的另一種顯示形式
本符號有兩種寫法:橫排時直寫,豎排時橫寫。兩種形體由程式按照書寫方向自動選擇
3128:ㄨ
Bopomofo Letter u
注音符號第三十六個符號,介母/u/
3129:ㄩ
Bopomofo Letter IU
注音符號第三十七個符號,介母/y/
方言(非國語)使用符號
312A:ㄪ
Bopomofo Letter V
國語不使用,只作拼寫方言聲母之用;濁唇齒擦音/v/
312B:ㄫ
Bopomofo Letter NG
國語不使用,只作拼寫方言聲母之用;軟腭鼻音/ŋ/
312C:ㄬ
Bopomofo Letter GN
國語不使用,只作拼寫方言聲母之用;齦腭鼻音/ɲ̟/
雜項附加
312D:ㄭ
Bopomofo Letter IH
拼寫「ㄓㄔㄕㄖㄗㄘㄙ」這幾個音時用的虛母
漢語學界稱為「舌尖元音」,一般認為是元音化的輔音/z̩/、/ɻ̍/和/ʐ̩/
312E:ㄮ
Bopomofo Letter O With Dot Above
注音符號「ㄜ」的最初寫法
312F:ㄯ
Bopomofo Letter NN
鼻音韻母/n̩/
這是把齒齦鼻音「ㄋ」元音化而成,像國語中表示回應或肯定的「嗯」,可能唸作「˙ㄣ」[ən],也可能唸作更省力的「˙ㄯ」[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