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符號擴充(U+31A0–U+31BF)
簡介
「注音符號擴充(Bopomofo Extended)」區塊位於U+31A0–U+31BF範圍內,共佔據32個編碼空間,但實際上只編定了27個字符,由U+31BB至U+31BF間共五個位置內並沒有編排字符。注意,統一碼尚有一個「注音符號」區塊,用來存放標注國語用的注音符號。
注音符號制訂之初,本來是要標注國音的,由於以京話為主要參考對象,所以不太適合標注南方諸方言的讀音。原本方案有為濁塞音和濁塞擦音聲母制定濁音符號,但是後來政府改用北京音為唯一標準音後,連帶濁音符號、入聲聲調號(後改作輕聲聲調號,在方言音符號則改為標注陽入聲)和「ㄪㄫㄬ」三個注音符號也不再使用。可是後來又有所放寬,容許必要時使用注音符號標注方言音,字的右旁注國音,左旁注方音,但是注音符號並不足夠標注某些地方的方言音,於是愈來愈多人提出一些標注方言音的符號。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四月,教育部公布《注音符號總表》(趙元任編),裏邊包含了四十個新增的閏音符號,和三個聲調符號,希望能夠為所有漢方言注音。這套音標考慮比較全面,除了關注每種方言中發音有沒有對立(即辨義作用)以外,也考慮發音上和北平音相似程度,如果相差較遠的話,便另造外觀相似的新符號,以求清晰闡明其音值。由於參考了國際音標的造字原理,對於同一系統的音作統一處理,譬如濁塞音和濁塞擦音是利用原有對應的清音符號,在末筆打一個小圈而成;自成音節的鼻音在原有的鼻音聲母底下加上一小豎筆等。可是由於顧及太多種類方言間的注音問題,又希望和近似發音的符號外觀上保持一致,於是造成有些符號過於近似而難寫難認,也太繁瑣。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國語推行委員會的朱兆祥教授為了方便標注閩南話和客家話等方言音,遂透過參考和修改原來的閏音符號來達到目的。臺灣的教育部更於一九九八年公告使用。增補的方法主要有:
- 在原有的符號末筆收筆前打圈,表示濁化或鼻化,這是採用趙氏的辦法加以增益而成。例如,「ㄅ」本來表示不送氣的清雙唇塞音,現在則於末筆打一個小圈成「ㆠ」表示不送氣的濁雙唇塞音;「ㄧ」本來表示閉前不圓唇元音,現在則於末筆打一個小圈成「ㆪ」表示鼻化了的「ㄧ」。
- 在原有音標加一豎筆,表示自成音節的輔音(即元音化輔音),這是採用趙氏的辦法,也是國際音標的做法。統一碼只收錄了三個這樣的符號,即「ㄇ」加豎筆成「ㆬ」、「ㄋ」加豎筆成「ㄯ」(U+312F)和「ㄫ」加豎筆成「ㆭ」。
- 合併兩個音標,表示發音帶有這兩個音位。「ㆰ」是把「ㄚ」和「ㄇ」合在一起,表示發一個「ㄚㄇ」音;「ㆱ」是把「ㆦ」和「ㄇ」合在一起,表示發一個「ㆦㄇ」音;「ㆨ」表示發出一個介於「ㄧ」和「ㄨ」的音。
- 新造音標。有三個音實在很難透過上述方法得到適當的符號,於是造了全新的符號。這三個符號即:「ㆤ」表半閉前不圓唇元音(音似「ㄝ」),「ㆦ」表半開後圓唇元音(音似「ㄛ」,實為趙氏的閏音符號),帶聲韻母「ㆲ」表帶軟腭鼻音韻尾的「ㆦ」,是閩南話「工」的韻母。
- 入聲四種韻尾,用小型等值的注音符號表示,即ㆴㆵㆶㆷ分別表達/p//t//k//ʔ/促音韻尾。
這批增補符號中,「ㆪ」和「ㆳ」其實是同一個符號的兩個變體。「ㆪ」本是在「ㄧ」的末筆加圈而成的新符號,參照「ㄧ」豎排橫寫,橫排直寫的規定,「ㆪ」都應該作相同的處理。本來字形變體應該由字型依據實際情況自動選取的,可是統一碼卻把豎排和橫排時要使用的變體分別編碼,於是出現了兩種同音不同形的符號。
閩、客兩種方言的聲調均超過四種,原來的聲調符號並不足夠表達所有可能的聲調,所以增補了兩個國語沒有的聲調符號「˪」(陰去聲,U+02EA)和「˫」(陽去聲,U+02EB)。
陰 | 陽 | |||||||
---|---|---|---|---|---|---|---|---|
平 | 上 | 去 | 入 | 平 | 上 | 去 | 入 | |
閩南話 | (不標) | ˋ | ˪ | (不標) | ˊ | ˋ(同陰上) | ˫ | ˙ |
客家話 | (不標) | ˋ | ˪ | (不標) | ˊ | ˋ(同陰上) | ˪(同陰去) | ˙ |
閩南話的陰上聲和陽上聲調值相同,可以合併為上聲 客家話的陰上和陽上聲與陰去和陽去聲調值相同,可以合併為上聲和去聲兩個聲調 陰平聲和陰入聲都不用標上聲調符號,不過入聲都是以ㆴ、ㆵ、ㆶ或ㆷ結尾的,所以若以它們其中之一結尾,並且沒有標上聲調符號,即為陰入聲,否則即為陰平聲 |
因為增補的注音符號是以閩南話和客家話為標音對象,所以只要再配合原有的注音符號便可以大致拼寫這兩種方言的各地口音,可是若用來拼寫粵方言,諸如廣州話,卻仍嫌不足。譬如廣州話的單韻母/œ/(「靴」的韻母,原來的閏音符號和方言音符號都包含了表/œ/音的符號,但統一碼聯盟卻沒有收進去)和帶聲韻母/œn/(「津」的韻母,閏音符號利用表/œn/和/n/的符號來標注)等便沒有可用來標音的符號。另外廣州話的上聲分陰陽,陰入聲又再分為上下兩種,共九個聲調,方言音符號也是不能準確表達出來。
到了統一碼6.0.0版時,又加入了三個「胡托苗文」專用的注音符號。
澳大利亞的傳教士胡志宗(Maurice H. Hutton,又名「胡托」)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使用民國七年(1918年)的注音字母替貴州省爐山縣的苗語制定文字。可是因為苗語有些獨特的語音是當時的注音字母所不能表達的,所以胡托加入了兩個新的字母,來表示該地特有的聲母,稱為「胡托苗文」。他用這些字母翻譯基督教的書籍,傳播基督教教義。原來的注音字是用來標注黑苗語的,但是後來他再加入一個新的注音字母,以便標注革兜苗語,藉此擴大適用地區。至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發表的閏音符號,才包含了能標注這三個音的符號。
有關注音符號的簡介和編碼表,請參考「注音符號」一文。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A | B | C | D | E | F | |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A | B | C | D | E | F | |
31A | ㆠ | ㆡ | ㆢ | ㆣ | ㆤ | ㆥ | ㆦ | ㆧ | ㆨ | ㆩ | ㆪ | ㆫ | ㆬ | ㆭ | ㆮ | ㆯ |
31B | ㆰ | ㆱ | ㆲ | ㆳ | ㆴ | ㆵ | ㆶ | ㆷ | ㆸ | ㆹ | ㆺ |
字符說明
- 31A0:ㆠ
- Bopomofo Letter BU
- 聲母;不送氣濁雙唇塞音/b/
- 31A1:ㆡ
- Bopomofo Letter ZI
- 聲母;不送氣濁齦腭塞擦音/dʑ/
- 31A2:ㆢ
- Bopomofo Letter JI
- 聲母;不送氣濁舌尖塞擦音/dz/
- 31A3:ㆣ
- Bopomofo Letter GU
- 聲母;不送氣濁軟腭塞音/ɡ/
- 31A4:ㆤ
- Bopomofo Letter EE
- 單韻母/e/
- 31A5:ㆥ
- Bopomofo Letter ENN
- 鼻化韻母/ẽ/
- 31A6:ㆦ
- Bopomofo Letter OO
- 單韻母/ɔ/
- 注意本符號和另一個注音符號「ㄛ」並不相同,本符號下部不作弧線,而是缺去右上斜線的菱形。這樣寫法本來是要強調它和「ㄛ」的發音很相似,可惜卻容易使人把這兩個符號混淆。統一碼原來文件有誤,至統一碼12.0.0的文件中修正妥當
- 31A7:ㆧ
- Bopomofo Letter ONN
- 鼻化韻母/ɔ̃/
- 注意本符號是上面的符號ㆦ(U+31A6)末筆打圈而成,不是「ㄛ」末筆打圈,統一碼原來文件有誤,至統一碼12.0.0的文件中修正妥當
- 31A8:ㆨ
- Bopomofo Letter IR
- 單韻母/ɨ/
- 31A9:ㆩ
- Bopomofo Letter ANN
- 鼻化韻母/ã/
- 31AA:ㆪ
- Bopomofo Letter INN
- 鼻化韻母/ĩ/
- 參照介母「ㄧ」的書寫方式,豎排應作橫寫,所以本碼位放的是豎排文字的形體,而橫排文字的形體則放在U+31B3中。可是很多人無論書寫方向是縱向還是橫向,均把本符號橫寫
- 31AB:ㆫ
- Bopomofo Letter UNN
- 鼻化韻母/ũ/
- 31AC:ㆬ
- Bopomofo Letter IM
- 鼻音韻母/m̩/
- 這是把雙唇鼻音「ㄇ」元音化而成,像廣州話的「唔」(嘸)
- 31AD:ㆭ
- Bopomofo Letter NGG
- 鼻音韻母/ŋ̍/
- 這是把軟腭鼻音「ㄫ」元音化而成,像廣州話的「五」和「吳」
- 31AE:ㆮ
- Bopomofo Letter AINN
- 鼻化韻母/aĩ/
- 31AF:ㆯ
- Bopomofo Letter AUNN
- 鼻化韻母/aũ/
- 31B0:ㆰ
- Bopomofo Letter AM
- 帶聲韻母/am/,像廣州話「三」的韻母
- 31B1:ㆱ
- Bopomofo Letter OM
- 帶聲韻母/ɔm/
- 注意本符號是「ㄇ」和「ㆦ」(U+31A6)結合而成,不是和「ㄛ」結合,統一碼原來文件有誤,至統一碼12.0.0的文件中修正妥當
- 31B2:ㆲ
- Bopomofo Letter ONG
- 帶聲韻母/ɔŋ/,像廣州話「江」的韻母
- 31B3:ㆳ
- Bopomofo Letter INNN
- 鼻化韻母/ĩ/
- 參照介母「ㄧ」的書寫方式,橫排應作直寫,所以本碼位放的是橫排文字的形體,而豎排文字的形體則放在U+31AA中。可是很多人無論書寫方向是縱向還是橫向,均把本符號橫寫
- 31B4:ㆴ
- Bopomofo Final Letter P
- 入聲韻尾(促音韻尾)/p/
- 31B5:ㆵ
- Bopomofo Final Letter T
- 入聲韻尾(促音韻尾)/t/
- 31B6:ㆶ
- Bopomofo Final Letter K
- 入聲韻尾(促音韻尾)/k/
- 31B7:ㆷ
- Bopomofo Final Letter H
- 入聲韻尾(促音韻尾)/ʔ/
- 31A8:ㆸ
- Bopomofo Letter GH
- 聲母;不送氣濁軟腭擦音/ɣ/
- 31A9:ㆹ
- Bopomofo Letter LH
- 聲母;不送氣齒(齦)邊擦音/ɬ/,像台山話「四」的聲母
- 31AA:ㆺ
- Bopomofo Letter ZY
- 聲母;不送氣濁齦齶擦音/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