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網頁:片假名區塊字符表
返回首頁
另參考:

片假名(U+30A0–U+30FF)

簡介

「片假名(Katakana)」區塊位於U+30A0–U+30FF範圍內,共佔據96個編碼空間,並且盡用了全部空間。

假名的起源

日本原本並沒有文字,文字都是由中國傳過去的。漢字傳入日本以後,日本人學習漢字的最初目的主要是為了閱讀漢文書籍,汲取中國文化營養。古代漢語書面語採取文言文形式,沒有句讀點。即使對中國人來說,閱讀古文也是一個需要苦練的基本功,對日本人來說就更困難了。因為日語的順序與漢言不同,漢語的語順是主語-謂語-賓語,否定詞語在謂語前,而日語是主語-賓語-謂語,否定形式都在句尾。如漢語說「弟弟不寫字」,日語則要說成「弟は字を書かない」。日語還有助詞、助動詞以及詞幹以外的輔助成份,有表親疏遠近上下關係的敬語,如果完全用漢字記錄日語,日語的很多特點就無法體現。

片假名的產生

日語中「片」的意思是部份的、不完整的,「片假名」的意思就是以偏旁部首這樣不完整的漢字來表達語音。

隨著人們在閱讀漢字方面逐漸積累經驗,改變漢文的閱讀順序,加上日語中的助詞(弖爾乎波,即テニヲハ)以及活用詞尾,就解決了漢文與日語不對應的難題,日語稱這樣的做法為「訓點」。因此人們在字句旁加上句讀標誌,標注閱讀順序。因這種做法只是一種閱讀的輔助方法,人們標記都不標在正文中,而只標在正文之外的邊沿或背面,只有在利用廢紙反面抄寫的文章中(即「反故」),才在正文裡有句讀點。後來隨著訓點的逐漸成熟,人們才開始直接在書籍的正文字面上加注。如延曆廿一年(唐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僧人智圓為延歷十八年(唐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的《花嚴要義·問答卷上》作字句校對時,用紅筆在文中加了句讀。「訓點資料」集中於奈良和平安時代。到奈良時代末期,除了句讀點之外,又產生了更多的標記符號如「返點」、音假名和乎古止點。

七世紀末,日本的學制已經比較完備,大學寮裡的學生們在「博士」指導下閱讀、學習漢籍,而在佛教興盛的寺院裡,學僧在進行著佛教經典和注疏的研究工作,他們在學習研過程中使用訓讀是自然產生的事。

漢籍、佛經的正文都是用墨寫成的,如果訓點也用墨標記,與正文的區別就不明顯,容易造成混亂,所以一開始人們就很少用墨訓點,而用焙燒貝殼而製得的白色顏料「胡粉」加水書寫,稱作「白點」,不需要的時候可以用水抹掉;用紅筆標記的則稱作「朱點」。這些標記只是為了幫助理解正文而用,並沒有與正文同存的打算。在所存資料中發現有些寺院僧侶會在佛經講義的後面用「白點」記下聽講時間、講解的僧人等情況,如「聽了」、「聞了」、「聞已」、「講」、「講師」等字樣。助詞可以用特殊的符號記下來,但漢字字義卻需要在字旁加注日語訓讀或者解釋。正文的行間很窄,訓點的字形不僅要小,還要能適應速記需要。因此人們不寫完整的萬葉假名,而將筆畫多的漢字草寫或只寫漢字的偏旁部首。如將「之」、「知」、「奴」等字寫成草書體,而將「阿」、「伊」、「宇」、「於」等省寫成「ア」、「イ」或「尹」、「于」、「オ」,「衣」只寫前三畫。這種省略的寫法既快又不佔用空間,很適合在字裡行間標記。這樣從字形上容易辨認出來,而又能快速書寫,於是文字變得符號化。

正倉院保存作於養老四年(唐開元八年,公元720年)的古文書中有取漢字偏旁部首作記錄的方法。由於只是為了臨時表音而省寫漢字,原來的漢字字體依然存在,因此這些符號還只能說是「省略字」,而非後來的「片假名」。這種「省略字」主要用於速記及閱讀佛經,可以避免反覆書寫繁雜的漢字而節約時間,在正式的文書以及禮儀性質的表達中是不能用「省略字」的。

平安時代(唐貞元十年至南宋淳熙十二年,公元794年至1185年)初期,訓點所使用的漢字或符號只是為了自己明白,沒有統一的字體,即使同一個人也會用多個漢字表示同樣的音。由於這樣的「字」相當有效率,使用的人越來越多,使用範圍不斷擴大。平安時代中期的十世紀時,不僅在新興佛教天台宗、真言宗的僧人之間流行,就連用音假名、訓假名的草體做訓點的大學寮的博士、學生之間也時有混用。與前一時期相比,片假名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表現在不加省略的假名原字使用驟減,「省略字」因簡易化要求而有更完整的選擇;一音對多字的假名字體也少了許多,偶爾有兩種字體,但同一份資料中一般都固定為一音一個字體,雖然各家尚未統一,卻出現了從ア到ヲ完全一致的資料群,如真言宗的石山寺淳祐內供的弟子以及天台宗慈覺大師圓仁的弟子都師承各自的符號。大學寮的儒士在作漢文訓點時,混用著草書體假名和「省略字」體假名,但後​​來草書體逐漸減少,到鎌倉時代(南宋淳熙十二年至元至順四年,公元1185年至1333年)只有一部份文書還在使用,到最後還是被這種「省略字」所取代了。

「師資相承」是平安時代後期僧人以及儒士的主要問學方法。這一傳統促進了片假名的發展。雖然各個流派在コ、キ、ス、チ、ミ等特殊音節上選字有不同的體系,但從整體來看,人們所選的字體有不少已經一致起來。由於片假名作為新的文字體系逐漸成熟,訓點資料中的曲線形的草體書也漸漸被直線形的片假名所取代。這時人們已經有意在線條特點上將片假名與草寫體的假名區分開了。字音和字體的對應就逐漸固定下來,最後出現了片假名。

十二世紀院政時期(相當於南宋時期),除了一部分特定的假名字體以外,這一時代的訓點資料都是一個音節對應著同一字源的假名字體。在訓點時使用的片假名由於字體上的統一而具備了文字的功能。院政時期的假名字體所依據的字源,除極個別的以外,與現代假名完全一致,只是在字形上與現在有較大差異,如ウ、ツ、テ、ケ、ミ、レ等。鎌倉時代識字階層擴大,片假名已經從附屬於漢字的標記中脫離出來,到室町時代(元至元二年至明萬曆元年,公元1336年至1573年)由於刻版印刷的緣故,字體變為銳角。雖然用片假名寫成的文章平安時代後期已經出現,但作為社會通行的統一的文字則是在院政時期。當時是以漢字為主、片假名為輔的混用形式,到院政末期、鎌倉時代以後出現以片假名為主體的文章,但一般要夾用漢字。

院政時代的僧侶、學者之間已經大量使用片假名,甚至出現了全篇皆用片假名的歌集。片假名在一般人的筆記中也被大量運用,加上鎌倉時代與佛教有關的「說話集」、「佛教和讚」及「軍記物語」的傳播,使片假名這一形式終於成為實用文字。《今昔物語集》(現藏於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片段,以夾用片假名的方式寫成,片假名另行寫,比漢字字體要小,標誌著片假名已經形成了新的文字體系。

平安時代正處於中國的唐代,當時中國的字體也在發生一定變化,唐代科舉制度逐漸完善,楷書得以規範,印刷術的興起也使得楷書成為主流,日本片假名的出現與這一歷史情況是相呼應的。

現代片假名字源
片假名字源片假名字源片假名字源片假名字源片假名字源

事實上,片假名和平假名的出現條件是不相同的。片假名並非出於書寫文章的需要,而是為了訓讀佛經,即用以注音等,因此性質上是一種輔助文字。至平安末期,僧侶、學者在把片假名用於訓讀漢文的同時,開始單獨用它來書寫文章,進而又將其和漢字混用,即以漢字假名混寫體創作文學作品,使片假名成為獨立的文字,在正規記錄中使用;而平假名開始時是與片假名分開使用的,地位不如片假名正宗,不是正統的訓點方式。僧人們一般在經文中用「白點」或「朱點」,因痕跡能夠保留下來,都用片假名而不用平假名,而在個人閱讀時做的標記就比較隨意,會用一些平假名,反映的是日常口語的特點,不一定符合語言規範。平安時代初期到中期這段時間,在同一份文獻中出現了片假名和平假名兩種不同文字體系。宇多天皇寬平九年(唐乾寧四年,公元897年)親筆撰寫的《周易抄》(現藏於京都御所裡的東山御文庫)是從《周易》中摘抄出的漢文,訓點部份用的是片假名,而語句的注釋則用了平假名。這說明作為個人已經有意識地將片假名與平假名分開使用了。

醍醐寺五重塔(天德二年,後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的天花板上有用白色胡粉信手寫下來的三十一字和歌,一側用片假名寫了「サシカハス」,字源為「左之加八數」,另一側用平假名寫下同樣的發音「さしかはす」,字源為「散之可波春」。這也表明平假名和片假名已經可以同處一時,有著各自的作用。

現在日本的文字系統是一個多種文字的混合體,既有漢字,又有假名,假名又分平假名和片假名,另外還有羅馬字。一般情況下採用漢字平假名混寫方式,它們的使用比重因書寫內容、閱讀對象不同而有一些差異。

假名寫法的統一

假名雖然出現了上千年,但在實際使用中,一直到明治初年(清光緒初年)還沒有統一。長久以來都是一個音拍有不止一種寫法,不同流派往往有自己一些獨特的假名寫法。到明治三十三年(清光緒廿六年,公元1900年),文部省公布了《小學校令施行規則》,其中第十六條後附了三個表,分別規定了供小學教育用的假名字體、假名用法(屬於現代假名用法)和漢字表,是為官方第一次公布的規範假名字體。雖然規則是針對小學教育,可是因為是歷史上首次用法令規定日語的記法,所以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從此,除了文部省承認的一種字體外,其他的形體都成了「變體假名」。現在變體假名除了在歷史文獻、假名書法、和歌,以及一些特殊場合外,幾乎絕跡於社會。

現代日語使用的五十音圖
あ段い段う段え段お段
あ行あ ア [a]い イ [i]う ウ [ɯ]え イ [e]お ウ [o]
か行か カ [ka]き キ [ki]く ク [kɯ]け ケ [ke]こ コ [ko]
さ行さ サ [sa]し シ [ɕi]す ス [sɯ]せ セ [se]そ ソ [so]
た行た タ [ta]ち チ [tɕi]つ ツ [tsɯ]て テ [te]と ト [to]
な行な ナ [na]に ニ [nʲi]ぬ ヌ [nɯ]ね ネ [ne]の ノ [no]
は行は ハ [ha]ひ ヒ [çi]ふ フ [ɸɯ]へ ヘ [he]ほ ホ [ho]
ま行ま マ [ma]み ミ [mi]む ム [mɯ]め メ [me]も モ [mo]
や行や ヤ [ja]ゆ ユ [jɯ]よ ヨ [jo]
ら行ら ラ [ɽa]り リ [ɽʲi]る ル [ɽʲɯ]れ レ [ɽe]ろ ロ [ɽo]
わ行わ ワ [wa]を ヲ [o]
ん行ん ン [m] [n] [ŋ] [ũ] [ĩ] [ɴ]

片假名的現代用途

現代日語中,片假名主要用於下列情況:

  1. 用於標記外來語及外國人名、國名、地名等,但是中國和朝鮮、韓國的事物例外,例如,「アメリカ」、「カナダ」、「モスクワ」、「トマス・エジソン」、「オセロ」、「テーブル」、「リットル」、「ドル」、「パーティ」。
    1. 「混合詞」裏外來語部分用片假名書寫,其他用漢字或平假名來寫,以示區別,例如,「デモる」、「ドライブする」、「スマートだ」、「ペン先」、「テレビ局」。
    2. 不少外國地名在很久以前已經以漢字方式音譯過來,這些地名(中、朝、韓除外)和由地名衍生來的複合名詞現在都已改用片假名音譯(地名部份)來寫,但少量漢字寫法仍舊在民間使用,這些名字繼續用平假名來注音,不用片假名來寫,例如,米国べいこく仏国人ふつこくじん英語えいご蘭学らんがく
    3. 有些早期傳入日本的名詞早已日語化,人們使用時已沒有外來語的感覺,這些外來語可以用平假名來寫,例如,襦袢じゅばん合羽かっぱ煙管きせる、たばこ(也常寫作「タバコ」和「煙草」)、かるた(也常寫作「歌留多」和「加留多」,也作「骨牌」)。
    4. 關於中國和朝韓的人名、地名問題比較複雜。
      昭和廿一年(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公布的《當用漢字表》在作出「外國的人名、地名一律用片假名書寫」的規定時還要特別註明「中華民國除外」一條。可是之後還是有人提出即使要切斷中日間舊有關係,也要和西洋一視同仁,按照漢語拼音、用片假名來寫中國的人名和地名。昭和廿四年(民國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日語審議會的漢字主查委員會聯合五家新聞機構向審議會提交中期報告,會後設立了外國(中國)地名、人名寫法主查委員會,負責審議這項問題。方案的基本原則是:按照當地的發音,用片假名書寫。適用範圍是:主要用於中華民國以後的人名、地名,不包括歷史人名、地名,也除去邊境地區的中國式人名、地名。發音方式是:盡可能接近漢語的實際發音,同時顧及日本人容易發音,不區分四聲、送氣不送氣的對立,按照威妥瑪式拼音順序排列。這方案在同年七月三十日的全體大會上通過。八月一日作為建議提交文部大臣。翌年把本案印成〈中國地名、人名寫法表·便覽〉,附有威妥瑪式、假名(中國音)和日本式字音三個索引。但最後沒有正式公佈,也沒有付諸實行,最終也不了了之。
      於是現在原則上歷史裏的人名和地名等繼續用漢字來寫,並用日語漢字音來讀;但現代(指戰敗後)的名字則有些用漢字寫和按日本的漢字音讀,有些用片假名按照原語來寫,尤其是韓國人對此比較敏感,所以就算用漢字來寫韓國人姓名,基本上讀音還是用片假名拼寫成貼近韓語的讀音。
      • 歷史上的人名、地名用漢字寫,並且用習慣上的讀音,例如,中国ちゅうごく李白りはく長安ちょうあん世宗せいそう高麗こうらい大韓民国だいかんみんこく朝鮮ちょうせん
      • 有些現代的中國人名用漢字寫和日語中的音讀,例如,梁振英りょうしんえい馬英九ばえいきゅう習近平しゅうきんぺい
      • 有些現代的中國人名用片假名來寫,甚少用漢字寫,但即使用漢字寫卻還是用片假名的音來讀,例如,ジャッキー・チュン張学友ジェット・リー李連杰テレサ・テン鄧麗君リー・ライ・シャン李麗珊
      • 現代的中國地名一般用現代音來讀,其中有些仍會用漢字來寫,但發音依照片假名音,例如,香港ホンコングントン観塘ランカイフォン蘭桂坊北京ペキン
      • 有些地名可用舊有的讀音,仍用平假名來寫,又可用片假名按照漢語讀音來寫,例如,九龍きゅうりゅう台湾たいわん台北たいほく台北タイペイ南投なんとう高雄たかお高雄カオシュン福建ふっけん福建フーチエン新疆しんきょう
      • 現代的韓國和朝鮮的人名和地名可以用漢字書寫,但注音必定用片假名按照韓語的讀音來寫,或直接用片假名來寫,例如,ソウル(首爾沒有漢字寫法)、京畿道キョンギド朴槿恵パク・クネ平壌ピョンヤン金正恩キム・ジョンウン漢陽ハニャン大学校だいがっこう
  2. 用於標記擬聲詞和擬態詞,例如
    • 雨かサアサア降っている。
    • 星がキラキラ光っている。
    • 休まないで歩いたので、体がヘトヘトだ。
    • カーン、ゴトゴト、トントン、バタバタ、ワンワン、サラサラ
    但擬態詞也可以用平假名書寫,例如「ぶらぶら」、「にやにや」等。
  3. 用於標記動植物和工具的名稱,例如
    アジ(鯵)、カバ(河馬)、キリン(麒麟)、コイ(鯉)、サバ(鯖)、アジサイ(紫陽花)、タンポポ(蒲公英)、カギ(鍵,通常用漢字寫)、ネジ(螺子)、ローソク(蝋燭)
    • 在推出《當用漢字表》時即以此為據,把大量動植物和常用器具的漢字捨棄,如「杉、桐、栗、柿、猿、猫、熊、狐、鼠、鯉、鶯、鷲、鍋、鋤、鍬、膳、箸」等,但「牛、豚、馬、象、羊、鯨、鶏、松、桜、梅、竹、桑」等字因為構詞力強而保留,所以日常生活中仍常用這些字。
    • 雖然政府建議這些名詞應使用片假名來寫,但實際上很多常見的動植物和器具名稱都會用平假名甚至漢字來寫,例如很多時把貓寫作「猫、ねこ」(ネコ),把筷子寫作「箸、はし」(ハシ),把鑰匙寫作「鍵」(カギ),把長頸鹿寫作「麒麟、きりん」(キリン)等。
    • 動植物的學名必須用片假名來寫,儘管那個字屬於表內字:ヒツジ(ウシ科、ヤギ亜科、ヒツジ属)、ショウガ(ショウガ科、ショウガ属)。
  4. 用於標記感嘆詞,例如
    • アア、びっくりした。
    • ドレドレ、ちょっと見せてくれ。
    • エッ、ワアッ、キャー
    但也可以用平假名來寫,例如:へえ、そうですか。
  5. 用於標記學術用語、專業用語,例如
    • リン(燐)、ヒ素(砒素)、鉛とスズ(錫)の合金
    • 能樂用語:シテ(仕手/為手)、ワキ、ツレ
    • 動植物的學名:ヒグマ(羆)は哺乳綱ネコ目(食肉目)クマ科(熊科)クマ属の動物です。
  6. 用於標記隱語、俗語等,例如
    ゲロを吐く(自白する)、ブンヤ(新聞記者)、ガイシャ(被害者)、サツ(警察官)、ナオン(女)、ホシ(犯人)、イヌ(回し者、スパイ)、ロハ(無料の事)。
  7. 用於標記方言,例如
    • シバレル(凍る,北海道方言)
    • バッテン(けれども,九州方言)
    生活上和詞典裏有時也用平假名來寫。
  8. 用於書寫電報文,這是因為電碼只定義了片假名。同理,早期的電腦和電子遊戲機等都因為記憶體空間不足,只能用片假名來顯示字句
    • チチキトクスグカエレ(父危篤すぐ帰れ)
    • スグカエレトウキョウト(すぐ帰れ東京都)
  9. 用於標記詞語的發音,例如
    • 助詞の「ワ」「エ」「オ」は「は」「へ」「を」と書く。
    • 音楽は「オンガク」と言う。
  10. 用於標記文言文(漢文)的送假名,例如
    夫レ、曰ハク
  11. 用於強調突出某字詞,類似中文引號和著重號的用法,也類似中文換用字體的突出效果,例如
    1. とても信じられないユメのような話がエンエンと続く。
    2. 「このことは決して他人に話すんじゃないよ。」「ケッシテ話さないとも。」
    3. だめといったらダメ
    4. すみませんではスミマセン
    5. サァン、もう時間ですよ。
    a.用於有意識地突出「夢」這個詞的作用。b.、c.、d.中,同一個詞分別採用兩種不同的書寫形式,這並非單純為了追求書寫形式的多樣性,而在於用片假名書寫,可給人以特殊的感覺。e.中用以突出口語詞的效果。這些場合使用片假名都是運用片假名的特點——表音性比平假名強。

關於平假名的用途,請參考另文〈現時平假名的日常用途〉。

片假名和外來語、外國語音

前面已說過,現代日本人會用片假名來書寫外來語,以及用來標記發音,所以日本人有強烈傾向把外語改寫成片假名以便記憶和讀寫。其實用假名來標記外來語的工作,最早是在十六世紀時,由一些葡萄牙的天主教傳教士正式開始的。起初他們把拉丁語和葡萄牙語的宗教用語意譯為日語,但由於這些意譯語流傳為俗語後會產生誤解,於是又改為直接用原語表示。後來他們試圖用假名標原語,卻遇到了標記法的種種困難。十七世紀時,葡萄牙傳教士羅多利蓋斯(P. João Rodoriguez,中文名「陸若漢」,1561–1634)首創了一套標記法,提出用小字標記長音(如missa——ミィサ,彌撒)、使用半濁音符號「゜」(如proximo——ぽろしも,鄰居)以及用日語元音あ、い、う、ゑ(え)、お標記原語的長音(如Roma——らうま,羅馬)等等。這套辦法在使用過程中雖然產生過很多混亂和錯誤,但不失為一種劃時代的標記方法,對後來影響頗大。

文化十年(清嘉慶十二年,公元1807年),江戶時期的新知識份子大槻玄澤、志村夕強等二人著《環海異聞》一書,其中繼承了羅多利蓋斯的標記法,但將長音符號改為「ー」,並將促音改為「ッ」,以及用兩個文字標記一音拍(如ツェ、ウィ、クヮ、イョ)的標記法(即拗音和仿拗音),成為當時最進步的標記法。

在明治維新前後的標記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將/v/標寫為「ヴ」的標記方法。安政七年(清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福澤諭吉出版《增訂華英通語》詞典。其中創造了/f/、/w/、/v/的標記法,如下表所示

《增訂華英通語》詞典中標記外語語音的特殊假名
ヴㇵ /va/ /vi/ヴ /vɯ/ヴェ /ve/ /vo/
フㇵ /ɸa/ /ɸi/フ /ɸɯ/フェ /ɸe/ /ɸo/
ウㇵ /wa/ /wi/ウェ /we/ /wo/

這種標記法具有標記外國語(而非外來語)的精確度,實為以後外來語標記法的先驅。

明治末期,日本文部省著手對外國語中專有名詞進行統一。明治三十五年(清光緒廿八年,1902年)文部省命坪井、神保、箕作、野口、磯田、山琦等六人調查並制定了名為《外國地名人名讀法與寫法》的報告書。這種標記法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可惜在明治四十三年至四十四年(清宣統二年至三年,公元1910年至1911年)因未能列入中學改正講授要目而被廢除。其後於大正三年(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史學會委員箕作、白島、齋藤、山崎、藤岡、村川、箕內等人調查、制訂了《外國地名人名讀法一覽》。該文件以統一外語詞彙叫法為重點,將ペテロ、マリア等名稱改為ペトル、メリー等,對原來的用語變更較大,按當時來說,有其革命性;但該文件標記法有誤,帶有力求接近原語讀音的傾向。

大正十五年(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文部省臨時日語調查會公布《外國語的寫法》以補充《假名用法修正案》。這是政府當局首次試圖統一外來語的方案。可惜這一「統一方案」很保守,較之明治三十五年的外國專有名詞標記調查案大為後退。

昭和十六年(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日本國語協會由岡崎、野田、若林三委員發表《外國語音表示法》。該方案與明治三十五年文部省的方案幾乎沒有區別。四十年來無大進步,雖然難免令人感到不足,但是該方案重視日語的語音結構,避開了一切發音的難點,在理論上說已是朝著務實的方向前進了。

昭和廿九年(一九五四年)三月,日語審議會(術語標記聯合部會)發表了關於外來語標記的報告,即現用外來語標記法的基礎。日本國語審議會向總會提出了一份題為《外來語的標記》的報告,其中包括十九項《外來語標記原則》,對傳統的外來語標記方法進行了改革,這些原則現在仍在使用。

經過多次討論之後,平成三年(一九九一年)以內閣訓令第一號和告示第二號頒布實施的《外來語的標記》中,規定用於標記外來語的音拍共136個,也是現在日本使用的外來語和外國語的正式規範方案。方案把音拍分別放到第一表和第二表。第一表左邊的是日語固有的音拍(剔除現代同音的音拍),右邊的音拍是雖然仍被日本人視為外來語音拍,但日語化程度較高,早已為日本人所接受的音拍,而第二表的是日語化程度較低,明顯帶有外來語音感覺的音拍。

《外來語的標記》中建議外來語和外國語可使用的音拍
第一表
ア [a]イ [i]ウ [ɯ]イ [e]ウ [o]シェ [ɕe]
カ [ka]キ [ki]ク [kɯ]ケ [ke]コ [ko]チェ [tɕe]
サ [sa]シ [ɕi]ス [sɯ]セ [se]ソ [so]ツァ [tsa]ツェ [tse]ツォ [tso]
タ [ta]チ [tɕi]ツ [tsɯ]テ [te]ト [to]ティ [ti]
ナ [na]ニ [nʲi]ヌ [nɯ]ネ [ne]ノ [no]ファ [ɸa]フィ [ɸi]フェ [ɸe]フォ [ɸo]
ハ [ha]ヒ [çi]フ [ɸɯ]ヘ [he]ホ [ho]ジェ [dʑe]
マ [ma]ミ [mi]ム [mɯ]メ [me]モ [mo]ディ [di]
ヤ [ja]ユ [jɯ]ヨ [jo]デュ [dʲɯ]
ラ [ɽa]リ [ɽʲi]ル [ɽʲɯ]レ [ɽe]ロ [ɽo]
ワ [wa]
ガ [ɡa]ギ [ɡi]グ [ɡɯ]ゲ [ɡe]ゴ [ɡo]
ザ [za]ジ [dʑi]ズ [zɯ]ゼ [ze]ゾ [zo]
ダ [da]デ [de]ド [do]
バ [ba]ビ [bi]ブ [bɯ]ベ [be]ボ [bo]第二表
パ [pa]ピ [pi]プ [pɯ]ペ [pe]ポ [po]イェ [je]
キャ [kʲa]キュ [kʲɯ]キョ [kʲo]ウィ [wi]ウェ [we]ウォ [wo]
シャ [ɕa]シュ [ɕɯ]ショ [ɕo]クァ [kʷa]クィ [kʷi]クェ [kʷe]クォ [kʷo]
チャ [tɕa]チュ [tɕɯ]チョ [tɕo]ツィ [tsi]
ニャ [nʲa]ニュ [nʲɯ]ニョ [nʲo]トゥ [tɯ]
ヒャ [ça]ヒュ [çɯ]ヒョ [ço]グァ [ɡʷa]
ミャ [mʲa]ミュ [mʲɯ]ミョ [mʲo]ドゥ [dɯ]
リャ [ɽʲa]リュ [ɽʲɯ]リョ [ɽʲo]ヴァ [βa]ヴィ [βi]ヴ [βɯ]ヴェ [βe]ヴォ [ βo]
ギャ [ɡʲa]ギュ [ɡʲɯ]ギョ [ɡʲo]テュ [tʲɯ]
ジャ [dʑa]ジュ [dʑɯ]ジョ [dʑo]フュ [ɸʲɯ]
ビャ [bʲa]ビュ [bʲɯ]ビョ [bʲo]ヴュ [βʲɯ]
ピャ [pʲa]ピュ [pʲɯ]ピョ [pʲo]
ン(撥音)/m/ /n/ /ŋ/ /ũ/ /ĩ/ /ɴ/
ッ(促音)/p/ /b/ /t/ /d/ /k/ /ɡ/ /s/ /z/ /ɕ/ /ʑ/ /ʔ/
ー(長音)/ː/

除了上述的音拍外,訓令中的附錄還表明,明治以來的文藝作品等原文中出現的「ヰ、ヱ、ヲ、ヷ、ヸ、ヹ、ヺ、ヂ、ヅ」,引用時可以予以保留,例如

上面介紹了政府提出的標準標記法,可是有些方言使用者、學者和語言學著作要求更精準地刻劃外國語音,於是增訂了更多的標記方式,茲把其中一些常見的列於下表,以作參考。

用片假名記錄外國語使用的音拍
類型外國語中的音位/a//i//u//e//o/外國語中的音位/a//i//u//e//o/
仿拗音/j/イィ(yi)イェ(ye)
仿拗音/w/ウァ*(wa)ウィ(wi)ウゥ(wu)ウェ(we)ウォ(wo)
開拗音/wʲ/ウャ(wya)ウュ(wyu)ウョ(wyo)
開拗音/kʲ/キィ(kyi)キェ(kye)/ɡʲ/ギィ(gyi)ギェ(gye)
合拗音/kʷ/クァ(kwa)クィ(kwi)クゥ(kwu)クェ(kwe)クォ(kwo)/ɡʷ/グァ(gwa)グィ(gwi)グゥ(gwu)グェ(gwe)グォ(gwo)
開拗音/ʃ/シェ(she)/ʒ/或/dʒ/ジェ‡(je)
合拗音/ʒʷ/或/dʒʷ/ジュァ(jwa)ジュィ(jwi)ジュェ(jwe)ジュォ(jwo)
仿拗音/s/スィ(si)/z/ズィ(zi)
開拗音/sʲ/スャ(sya)スュ(syu)スィェ†(sye)スョ(syo)/zʲ/ズャ(zya)ズュ(zyu)ズィェ†(zye)ズョ(zyo)
合拗音/sʷ/スァ(swa)スゥィ(swi)スェ†(swe)スォ(swo)/zʷ/ズェ†(zwe)
開拗音/tʃ/チェ(che)/dʒ/ヂェ‡(je)
合拗音/tʃʷ/チュァ(chwa)チュィ(chwi)チュェ(chwe)チュォ(chwo)
合拗音/ts/ツァ(tsa)ツィ(tsi)ツェ(tse)ツォ(tso)
開拗音/tsʲ/ツュ(tsyu)
仿拗音/t/ティ(ti)トゥ(tu)/d/ディ(di)ドゥ(du)
開拗音/tʲ/テャ(tya)テュ(tyu)ティェ(tye)テョ(tyo)/dʲ/デャ(dya)デュ(dyu)ディェ(dye)デョ(dyo)
合拗音/tʷ/トァ(twa)トィ(twi)トェ(twe)トォ(two)/dʷ/ドァ(dwa)ドィ(dwi) ドェ(dwe)ドォ(dwo)
開拗音/nʲ/或/ɲ/ニィ(nyi)ニェ(nye)
合拗音/nʷ/ヌァ(nwa)ヌィ(nwi)ヌェ(nwe)ヌォ(nwo)
仿拗音/f/ファ(fa)フィ(fi)フェ(fe)フォ(fo)/v/ヴァ(va)ヴィ(vi)ヴ(vu)ヴェ(ve)ヴォ(vo)
開拗音/fʲ/フャ(fya)フュ(fyu)フィェ(fye)フョ(fyo)/vʲ/ヴャ(vya)ヴュ(vyu)ヴィェ(vye)ヴョ(vyo)
仿拗音/h/ホゥ(hu)
開拗音/pʲ/ピェ(pye)/bʲ/ビェ(bye)
合拗音/pʷ/プァ(pwa)プィ(pwi)プェ(pwe)プォ(pwo)/bʷ/ブァ(bwa)ブィ(bwi)ブェ(bwe)ブォ(bwo)
開拗音/mʲ/ミィ(myi)ミェ(mye)
合拗音/mʷ/ムァ(mwa)ムィ(mwi)ムェ(mwe)ムォ(mwo)
開拗音/rʲ/或/lʲ/リィ(ryi)リェ(rye)
合拗音/rʷ/或/lʷ/ルァ(rwa)ルィ(rwi)ルェ(rwe)ルォ(rwo)
備註:
  • 括號內的字母是該音拍的羅馬字寫法;
  • 粗體加黃色標示者,表示屬於文部科學省《外來語的標記》中提議可用來記錄外國語音的音拍;
  • * 有些講解拉丁語的書籍可能會用「ウァ」來表示「ワ」,發音和「ワ」沒有區別,這是想和其他/w/起首的音拍寫法一致;
  • † 雖然也有人把音節/sʲe/轉寫成「スェ」,但還是較多時把「スェ」用來標記/sʷe/,例如スェーベルカッター(Swivel cutter 美:/'swɪvəl ˈkʌtɚ/)、スェージングマシン(Swaging machine 美:/ˈswɛdʒɪŋ məˈʃiːn/);
  • ‡ 「ジェ」可代表/ʒe/或/dʒe/音拍,但若果文章需要嚴格分辨/ʒe/和/dʒe/的讀音時,可使用「ジェ」代表/ʒe/,「ヂェ」代表/dʒe/。
  1. 上述的音節皆用一個大寫假名加上若干個小型假名(捨て仮名)合成,都算作一個音拍。
  2. 大寫假名表示音拍的輔音部份,其元音通常忽略不理,除了
    1. い段假名後接「ィ」或「ェ」,這時應視為開拗音,這是因為日語本來沒有い段和え段的開拗音;
    2. う段假名應視為合拗音,這是因為現代日語沒有表示合拗音的假名,但「フ、ヴ、ツ」例外,它們的/ɯ/不會變成/ʷ/,只要直接丟掉便可;
    3. 「ス、ズ」通常要保留/ʷ/並和後面小型假名拼成合拗音,但「スィ」卻發/si/、「ズィ」發/zi/,/sʷi/反而要寫成「スゥィ」;
    4. 「ト、ド」除了發出原來的輔音外,還要增補/ʷ/並和後面小型假名拼成合拗音,這是因為「つ–づ」的輔音是/ts/–/dz/,而不是/t/–/d/,所以要用「ト、ド」來權充一下。
  3. 放在音拍頭的「イ」和「ウ」分別代表通音/j/和/w/,不用や行和わ行的假名。
  4. 在日語中,很多時い段假名的輔音和其他段的不同,反過來說,有些輔音只可以使用い段來表示,這時便可能使用兩個小型假名才能表示一個音拍,尤其是沒有表示開拗音假名的い段和え段:
    1. 用三個假名才能表達的え段開拗音:/sʲe/用「スィェ」、/zʲe/用「ズィェ」、/tʲe/用「ティェ」、/dʲe/用「ディェ」、/fʲe/用「フィェ」、/vʲe/用「ヴィェ」;
    2. 用三個假名才能表達的合拗音:/tʃʷ/和/ʒʷ/、/dʒʷ/輔音起首的音拍。

除了日語外,日本政府還曾利用片假名來替其他語言和方言製造書面語,例如:「臺灣語假名」用來書寫閩南話,「客家語假名」用來書寫客家話,「阿伊努假名」用來書寫北海道的阿伊努語。可是因為日語的音拍很單純,輔音也不一定符合目的語言的所需,因此很多時須加上附加符號來區別不同的音位。其中「臺灣語假名」和「客家語假名」在書寫時便要在假名裏加上很多點畫來區別不同的音位和聲調,還要使用小型假名(捨て仮名)來表示介母和入聲音尾,十分繁瑣不便。至於阿伊努語,由於元音只有五個,又沒有聲調,情況比較好,但因為阿伊努語有雙元音和塞音韻尾,於是須使用小型假名來表達,所以本區的假名還是不敷應用,部份阿伊努語專用的假名放在片假名音標擴充區塊中。關於阿伊努語假名,請參看片假名音標擴充條。

關於羅馬字

最後換一下話題,說一下日本的羅馬字。

羅馬字即拉丁字母,是從歐洲傳到日本的音素文字。早在十六世紀中期,就有葡萄牙人商船到過日本南部島嶼,後來更年年到九州一帶做買賣生意。

天文十八年(明嘉靖廿八年,公元1549年)舊曆七月三日,天主教耶穌會教士聖方濟·沙勿略(San Francisco Javier/Saint Francis Xavier)到鹿兒島,向藩主島津久貴提出佈教要求,從此耶穌會開始在九州一帶佈教。沙勿略赴日以後十五年,傳教士已經寫出了日語文典和辭書。其中的辭書、文法書和教科書是為傳教士學日語的實用目的而編寫,所以重視口語,也注意到母語作者所忽視的問題。這些書是為歐洲人學習使用,自然皆用拉丁字母編寫和記音,是早期用羅馬字寫日語的文本。之後幾百年,一直有少數人認為日語應改用羅馬字書寫,不再使用中國的文言文,以利溝通世界。

這些改用羅馬字的言論一直不受重視,直到後來西方人打破日本的鎖國政策,並且引發幕府倒台和明治維新,引入西方的語言學理論以後,才開始受到關注。日本人經過認真檢討,認為日本落後的原因,其一是文字繁難,於是他們便提出文字改革。

文字改革有多種方案,其中一項是改用拉丁字母(日文稱「羅馬字母」)書寫日語,不再使用文言文(日文稱「漢文」),也不使用音節式的假名。日語音節簡單,改寫成拉丁字母本應並不困難,可是實情卻非如此。因為制定的人有不同的觀點,而使拼寫方法同中有異,而且引發日後不少爭議。

明治十八年(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一月廿九日,羅馬字會為確立使用哪一種拼寫法而組織了寫法調查委員會,三月廿七日即決定使用平文式(又稱黑本式)方案。本拼寫方案採用英語式輔音、意大利式元音,不按假名寫法,而按照當時受過普通教育的東京中等階層人士的實際發音編寫。編成以後為求推廣,請求美國傳教士詹姆斯·柯蒂斯·赫本(James Curtis Hepburn,在中國時名合文,在日本時自稱平文)在他編著的《和英語林集成》第三版中使用本方案,因此後來稱這種拼寫法為「平文式日語羅馬字」(又名「標準式羅馬字」)方案。平文式羅馬字經兩次修改,所以現在有「傳統平文式羅馬字」、「修訂平文式羅馬字」和「改良平文式羅馬字」三種。三種羅馬字拼寫上大同小異,只在長音、促音和撥音寫法上有點兒不同。

「平文式」的好處是方便外國人準確讀出日語,因為日語的音位易受後接的元音和輔音影響發音音值。例如「タ」行的「チ」和「ツ」,音值是 [tɕi]和[tsɯ],聽起來和「タ」行的其他假名「タ」[ta]、「テ」[te]、「ト」[to]的輔音完全不同,所以「平文式」忠於讀音把「チ」和「ツ」轉寫成「chi」和「tsu」,讓外國人較易發出正確的讀音,因而很受外國人歡迎,至今仍常見於外國人用的日語學習書中。

可是羅馬字會的成員之一,物理學家田中館愛橘卻不滿意平文式方案。他認為如果按照實際音值記錄的話,的確就成為平文式,可是這樣拼寫法就複雜了,對發音不準的方言區的人就要經特殊訓練才可以寫得準。如果按照日語的音韻系統設計拼音方案,每行假名都以相同的輔音來轉寫,雖然不能完全切合實際發音,卻可以超越方言的不同,寫出統一的日語書面語。明治十八年八月,他在《理學協會雜誌》第十六號發表了日後稱為「日本式羅馬字」的拼寫方案。他的方案和平文式的主要不同,是不嚴格遵照實際音值,而是按照假名的五十音圖設計拼音法,讓每行的假名都轉寫成相同的輔音。承前面的例子,平文式把「チ」和「ツ」按實際音值寫成「chi」和「tsu」,田中館的方案則寫成和「タ」行的其他假名對應的「ti」和「tu」。這樣一來,在書寫形式上田中館的方案就比平文式整齊而有規律。

明治十九年(清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一月廿三日,田中館把他的方案遞交給羅馬字會的全體會議審議,結果沒有經過充分討論便遭否決。當時是歐化主義的高潮,田中館的音位式方案並不符合當時語言學以準確描寫語音音素的潮流,被否決是自然而然的事。田中館愛橘其後脫離羅馬字會,另組羅馬字新誌社,繼續推廣他的拼寫方案,於是羅馬字派從此分裂成兩大派。明治時代中期(清光緒中期),政府對民間組織加緊限制,加上羅馬字會內部的問題,到明治廿五年(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左右,羅馬字運動便銷聲匿跡了。

明治三十八年(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羅馬字推廣會成立,致力推廣羅馬字,還兩次向文部大臣建議在小學課程加上羅馬字教育內容。推廣會採納了平文式拼寫法。另方面,田中館和他的弟子田丸卓郎因不滿推廣會使用平文式,所以他們便獨立出來,另組日本羅馬字社,推廣日本式拼寫法。

起初平文式在社會上佔有優勢,但到了大正三年(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田丸發表了《羅馬字國字論》以後,形勢卻扭轉過來,日本式變得較受重視。而且政府部門也更傾向使用日本式羅馬字。大正二年(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日本中央氣象台的地名表採用了日本式,然後陸軍和海軍的地圖和海圖也改用日本式。日本式的勢力漸漸壯大起來,最後只有鐵路部仍堅持使用平文式。

平文派在社會上漸漸敗下陣來,就想借政府的力量來振興一下。昭和二年(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二月廿四日,羅馬字推廣會向文部大臣提出設置羅馬字拼寫法調查機構的請求,政府也覺得必須統一羅馬字的寫法。於是在昭和五年(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一月,文部省裏設立了臨時羅馬字調查會,邀請了政府有關部門、平文派、日本派和中立的學界專家當委員,希望找出一種適用的羅馬字拼寫法。經過長達六年的討論(爭論),到昭和十二年(民國廿六年,公元1937年)九月廿一日公佈的內閣訓令〈關於日語羅馬字的拼寫法〉,採用近似日本式的方案,並規定公用文書當以此為依據,是為「訓令式」羅馬字。

平文式、日本式和訓令式羅馬字拼寫法一覽表
平假名平文式日本式/ISO 3602(嚴式)訓令式/ISO 3602(寬式)
aiueoaiueoaiueo
kakikukekokakikukekokakikukeko
sashisusesosasisusesosasisuseso
tachitsutetotatitutetotatituteto
naninunenonaninunenonaninuneno
ha/wa*hifuhe/e†hohahihuhehoha/wa*hihuhe/e†ho
mamimumemomamimumemomamimumemo
ya-yu-yoya(i)yu(e)yoya(i)yu(e)yo
rarirurerorarirurerorarirurero
wa---owawi(u)wewowa(i)(u)(e)(o)
n‡n‡n‡
gagigugegogagigugegogagigugego
zajizuzezozazizuzezozazizuzezo
dajizudedodadidudedoda(zi)(zu)dedo
babibubebobabibubebobabibubebo
papipupepopapipupepopapipupepo
きゃきゅきょkyakyukyokyakyukyokyakyukyo
しゃしゅしょshashushosyasyusyosyasyusyo
ちゃちゅちょchachuchotyatyutyotyatyutyo
にゃにゅにょnyanyunyonyanyunyonyanyunyo
ひゃひゅひょhyahyuhyohyahyuhyohyahyuhyo
みゃみゅみょmyamyumyomyamyumyomyamyumyo
りゃりゅりょryaryuryoryaryuryoryaryuryo
ぎゃぎゅぎょgyagyugyogyagyugyogyagyugyo
じゃじゅじょjajujozyazyuzyozyazyuzyo
ぢゃぢゅぢょjajujodyadyudyo(zya)(zyu)(zyo)
びゃびゅびょbyabyubyobyabyubyobyabyubyo
ぴゃぴゅぴょpyapyupyopyapyupyopyapyupyo
くゎ-kwa-
ぐゎ-gwa-
備註:
  • 粗體加黃色標示者,表示和其餘兩種寫法不同;
  • * 於平文式和訓令式中,「は」作助詞時寫作「wa」,否則寫作「ha」;
  • † 於平文式和訓令式中,「へ」作助詞時寫作「e」,否則寫作「he」;
  • 「を」在現代日語中只作助詞,所以訓令式只會寫作「o」;
  • ‡ 如果「ん」後面接あ行或や行假名,則寫作「n'」,否則寫作「n」。

侵華戰爭期間,日本政府強化了《治安維持法》,鎮壓文字改革派,拘捕鼓吹使用「敵國文字」的羅馬字派學者,以加強人民愛國思想。加上右派分子的狙擊,羅馬字運動陷於停頓。

戰敗後,知識界的情緒大受打擊,把戰敗歸咎於漢字上,於是消滅漢字改用假名或羅馬字,以及限用漢字的運動又再興起。加之盟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Supreme Commander of the Allied Powers)的教育使節團發表了聲明,指出日本早晚會廢除漢字,改為使用某種形式的表音文字,而根據使節團的判斷,羅馬字在多方面比假名優勝,所以應大力推廣羅馬字教育。有鑒於此,日本政府立即採取一系列措施回應,例如在文部省設立羅馬字教育協議會、公布〈小學羅馬字教育實施綱要〉、設立羅馬字調查委員會、公布〈羅馬字調查審議會令〉等。可是問題又產生了,應該採用哪種羅馬字拼寫法呢?《官報》英文版、與盟軍駐軍間的文書、鐵路車站名牌、地名路牌等都用平文式,因為盟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曾發出指令,必須在所有城鎮的車站和主要公路入口處的標牌上加上英文,一律採用修訂平文式;而民間也用平文式,因為對象是外國人。可是在戰敗前政府公布使用的是「訓令式羅馬字」,所以名義上訓令式羅馬字仍是官定的正式方案。兩羅馬字派鬥爭再起,這樣就出現了混亂局面,於是有些教科書不得不出三種羅馬字版本。

昭和廿九年(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九日發布了〈羅馬字拼寫法〉的內閣訓令、告示。訓令規定,以訓令式為第一表,第二表則載有平文式、日本式和其他方式。第一表用於一般場合,國際關係、以及歷來已經形成慣例的地方也可以用第二表的形式。只是在通知裏作了第一表是基礎、第二表的知識也可以同時學習的指示。至此昭和十二年的舊訓令被廢除,義務教育用羅馬字拼音法就以此為依據。可是因為政府採納了折衷辦法,所以以後還是不斷有新的拼寫法出現,而這些拼寫法除了一些細節外,基本上與平文式和原訓令式的沒有分別。

羅馬字拼寫法的法令解決了,可是教學上實質仍舊使用漢字和假名,羅馬字還只是理論知識,根本就不是實用文字。但是因為較早前由盟軍司令部主導的日本人的讀寫能力調查發現,日本的完全文盲率十分低,甚至比用羅馬字母的美國還要低,所以美國教育使節團後來也再沒有要求日本政府把文字改用羅馬字拼寫了。羅馬字問題至此告一段落,就現況來看,日語不會改用拉丁字母作一般書寫文字,也不會再次改變羅馬字拼寫方案。

日本政府公布的羅馬字拼寫法
第一表 ()表示重出第二表
aiueoshashishusho
kakikukekokyakyukyotsu
sasisusesosyasyusyochachichucho
tatitutetotyatyutyofu
naninunenonyanyunyojajijujo
hahihuhehohyahyuhyodidu
mamimumemomyamyumyodyadyudyo
ya(i)yu(e)yokwa
rarirureroryaryuryogwa
wa(i)(u)(e)(o)wo
gagigugegogyagyugyo
zazizuzezozyazyuzyo
da(zi)(zu)dedo(zya)(zyu)(zyo)
babibubebobyabyubyo
papipupepopyapyupyo

平成元年(一九八九年)國際標準化組織接納了訓令式羅馬字拼寫法為ISO 3602:1989寬式拼寫法,而如果對拼寫要求較嚴格精確(即要求和原來假名一對一對應,沒有含糊和歧義的情況),可使用日本式羅馬字拼寫法。

有關平假名和變體假名的說明,請參考相關頁面的說明:

片假名區塊字符表
 0123456789ABCDEF
30A
30B
30C
30D
30E
30F

字符說明

片假名標點符號

30A0:゠
Katakana-Hiragana Double Hyphen
片假名-平假名雙連字號
→ 003D = 等於號
用以代替英文的連字號,以免和長音符號混淆,例如:キャサリン・ゼタ゠ジョーンズ(Catherine Zeta‐Jones)、ラ・ガレンヌ゠コロンブ(La Garenne‐Colombes)、ワインバーグ゠サラム理論(Weinberg‐Salam theory)
用來分開音節,和音界點的用途類似,例如:レオナルド゠ダ゠ビンチ(Leonardo da Vinci,常寫作「レオナルド・ダ・ビンチ」)

片假名

30A1:ァ
Katakana Letter Small A
片假名小型A
通常用在外來語和方言詞裡,有時用在擬聲和擬態詞,或者表示元音的延長
視乎前面的元音不同而有不同的發音:
  • 前接あ段假名,當成發長音;
  • 前接い段假名,發音/a/;
  • 前接う段假名,則和前面的音結合成一個音拍,發音/ʷa/(合拗音),可用ヮ代替;
  • 前接え段假名,則和前面的音結合成一個音拍;
  • 前接お段假名,發音/a/;
  • 前接「ン」或不接其他假名,發音/a/
也可以用來取代前面音節元音部份,產生新的音節:
  • 文部科學省的《外來語的標記》建議可用外語音拍:クァ/kʷa/、グァ/ɡʷa/、ツァ/tsa/、ファ/ɸa/、ヴァ/va/或/βa/;
  • 方言使用者、學者和語言學著作提出額外可使用的音拍:ウァ/wa/(音同「ワ」,有些講解拉丁語的書可能會用本寫法,以和其他/w/起首的音拍寫法一致)、ジュァ/dʒʷa/或/ʒʷa/、スァ/sʷa/、チュァ/tʃʷa/、トァ/tʷa/、ドァ/dʷa/、ヌァ/nʷa/、プァ/pʷa/、ブァ/bʷa/、ムァ/mʷa/、ルァ/ɽʷa/。
30A2:ア
Katakana Letter A
片假名A
發音/a/
30A3:ィ
Katakana Letter Small I
片假名小型I
通常用在外來語和方言詞裡,有時用在擬聲和擬態詞,或者表示元音的延長
視乎前面的元音不同而有不同的發音:
  • 前接あ段假名,發音/i/;
  • 前接い段假名,當成發長音;
  • 前接う段假名,則和前面的音結合成一個音拍,發音/ʷi/(合拗音);
  • 前接え段假名,則和前面的音結合成一個音拍,或者當成發長音;
  • 前接お段假名,發音/i/;
  • 前接「ン」或不接其他假名,發音/i/
也可以用來取代前面音節元音部份,產生新的音節:
  • 文部科學省的《外來語的標記》建議可用外語音拍:ウィ/wi/、クィ/kʷi/、ツィ/tsi/、ティ/ti/、フィ/ɸi/、ディ/di/、ヴィ/vi/或/βi/;
  • 方言使用者、學者和語言學著作提出額外可使用的音拍:イィ/ji/、キィ/kʲi/、ギィ/ɡʲi/、グィ/ɡʷi/、ジュィ/dʒʷi/或/ʒʷi/、スィ/si/、ズィ/zi/、スゥィ/sʷi/、チュィ/tʃʷi/、トィ/tʷi/、ドィ/dʷi/、ニィ/nʲi/、ヌィ/nʷi/、プィ/pʷi/、ブィ/bʷi/、ミィ/mʲi/、ムィ/mʷi/、リィ/ɽʲi/、ルィ/ɽʷi/;
  • 方言使用者、學者和語言學著作提出額外可使用的音拍中,用三個假名表達的音拍,可用本假名作腭化標示,放在主輔音和主元音之間:スィェ/sʲe/、ズィェ/zʲe/、ティェ/tʲe/、ディェ/dʲe/、フィェ/ɸʲe/、ヴィェ/vʲe/或/βʲe/。
30A4:イ
Katakana Letter I
片假名I
發音/i/
30A5:ゥ
Katakana Letter Small U
片假名小型U
通常用在外來語和方言詞裡,有時用在擬聲和擬態詞,或者表示元音的延長
視乎前面的元音不同而有不同的發音:
  • 前接あ段假名,發音/ɯ/;
  • 前接い段假名,則和前面的音結合成一個音拍,發音/ʲɯ/(開拗音);
  • 前接う段假名,當成發長音;
  • 前接え段假名,發音/ɯ/;
  • 前接お段假名,則和前面的音結合成一個音拍,或者當成發長音;
  • 前接「ん」或不接其他假名,發音/ɯ/
也可以用來取代前面音節元音部份,產生新的音節:
  • 文部科學省的《外來語的標記》建議可用外語音拍:トゥ/tɯ/、ドゥ/dɯ/;
  • 方言使用者、學者和語言學著作提出額外可使用的音拍:ウゥ/wɯ/、クゥ/kʷɯ/、グゥ/ɡʷɯ/、ホゥ/hɯ/。
  • 方言使用者、學者和語言學著作提出額外可使用的音拍中,用三個假名表達的音拍,可用本假名作唇化標示,放在主輔音和主元音之間:スゥィ/sʷi/。(本來應使用「スィ」來表示這個音,可是它已用來表示/si/這個音,所以改用這種寫法。)
30A6:ウ
Katakana Letter U
片假名U
發音/ɯ/
30A7:ェ
Katakana Letter Small E
片假名小型E
通常用在外來語和方言詞裡,有時用在擬聲和擬態詞,或者表示元音的延長
視乎前面的元音不同而有不同的發音:
  • 前接あ段假名,發音/e/;
  • 前接い段假名,則和前面的音結合成一個音拍,發音/ʲe/(開拗音;注意:シェ/ɕe/、ジェ/dʑe/或/ʑe/、チェ/tɕe/也屬開拗音);
  • 前接う段假名,則和前面的音結合成一個音拍,發音/ʷe/(合拗音);
  • 前接え段假名,當成發長音;
  • 前接お段假名,則和前面的音結合成一個音拍;
  • 前接ん或不接其他假名,發音/e/
也可以用來取代前面音節元音部份,產生新的音節:
  • 文部科學省的《外來語的標記》建議可用外語音拍:イェ/je/、ウェ/we/、クェ/kʷe/、シェ/ɕe/、ジェ/dʑe/、チェ/tɕe/、ツェ/tse/、フェ/ɸe/、ヴェ/ve/或/βe/;
  • 方言使用者、學者和語言學著作提出額外可使用的音拍:キェ/kʲe/、ギェ/ɡʲe/、グェ/ɡʷe/、ジェ/ʑe/(寬式標注時也可用作/dʑe/)、ジュェ/dʑʷe/或/ʑʷe/、スィェ/sʲe/、ズィェ/zʲe/、スェ/sʷe/或/sʲe/、ズェ/zʷe/、ヂェ/dʑe/、チュェ/tɕʷe/、ティェ/tʲe/、ディェ/dʲe/、トェ/tʷe/、ドェ/dʷe/、ニェ/nʲe/、ヌェ/nʷe/、フィェ/ɸʲe/、ピェ/pʲe/、ビェ/bʲe/、プェ/pʷe/、ブェ/bʷe/、ミェ/mʲe/、ムェ/mʷe/、リェ/ɽʲe/、ルェ/ɽʷe/、ヴィェ/vʲe/或/βʲe/。
30A8:エ
Katakana Letter E
片假名E
30A9:ォ
Katakana Letter Small O
片假名小型O
通常用在外來語和方言詞裡,有時用在擬聲和擬態詞,或者表示元音的延長
視乎前面的元音不同而有不同的發音:
  • 前接あ段假名,發音/o/;
  • 前接い段假名,發音/o/;
  • 前接う段假名,則和前面的音結合成一個音拍,或者當成發長音;
  • 前接え段假名,發音/o/;
  • 前接お段假名,當成發長音;
  • 前接「ん」或不接其他假名,發音/o/
也可以用來取代前面音節元音部份,產生新的音節:
  • 文部科學省的《外來語的標記》建議可用外語音拍:ウォ/wo/、クォ/kʷo/、ツォ/tso/、フォ/ɸo/、ヴォ/vo/或/βo/;
  • 方言使用者、學者和語言學著作提出額外可使用的音拍:グォ/ɡʷo/、ジュォ/dʑʷo/或/ʑʷo/、スォ/sʷo/、チュォ/tʃʷo/、トォ/tʷo/、ドォ/dʷo/、ヌォ/nʷo/、プォ/pʷo/、ブォ/bʷo/、ムォ/mʷo/、ルォ/ɽʷo/。
30AA:オ
Katakana Letter O
片假名O
發音/o/
30AB:カ
Katakana Letter Ka
片假名Ka
發音/ka/
30AC:ガ
Katakana Letter Ga
片假名Ga
≡ 30AB カ 3099 ◌゙
發音/ɡa/
在句中和句末也可以發音成/ŋa/,但若為外來語、擬聲詞、擬態詞,就算在句中和句末都仍要發成/ɡa/
30AD:キ
Katakana Letter Ki
片假名Ki
發音/ki/
30AE:ギ
Katakana Letter Gi
片假名Gi
≡ 30AD キ3099 ◌゙
發音/ɡi/
在句中和句末也可以發音成/ŋi/,但若為外來語、擬聲詞、擬態詞,就算在句中和句末都仍要發成/ɡi/
30AF:ク
Katakana Letter Ku
片假名Ku
發音/kɯ/
30B0:グ
Katakana Letter Gu
片假名Gu
≡ 30AF ク 3099 ◌゙
發音/ɡɯ/
在句中和句末也可以發音成/ŋɯ/,但若為外來語、擬聲詞、擬態詞,就算在句中和句末都仍要發成/ɡɯ/
30B1:ケ
Katakana Letter Ke
片假名Ke
發音/ke/
30B2:ゲ
Katakana Letter Ge
片假名Ge
≡ 30B1 ケ 3099 ◌゙
發音/ɡe/
在句中和句末也可以發音成/ŋe/,但若為外來語、擬聲詞、擬態詞,就算在句中和句末都仍要發成/ɡe/
30B3:コ
Katakana Letter Ko
片假名Ko
發音/ko/
30B4:ゴ
Katakana Letter Go
片假名Go
≡ 30B3 コ 3099 ◌゙
發音/ɡo/
在句中和句末也可以發音成/ŋo/,但若為外來語、擬聲詞、擬態詞,就算在句中和句末都仍要發成/ɡo/
30B5:サ
Katakana Letter Sa
片假名Sa
發音/sa/
30B6:ザ
Katakana Letter Za
片假名Za
≡ 30B5 サ 3099 ◌゙
發音/za/或/dza/
30B7:シ
Katakana Letter Si
片假名Si
= Shi
發音/ɕi/
30B8:ジ
Katakana Letter Zi
片假名Zi
= Ji(不止一個)
≡ 30B7 シ 3099 ◌゙
發音/dʑi/或/ʑi/
30B9:ス
Katakana Letter Su
片假名Su
發音/sɯ/
30BA:ズ
Katakana Letter Zu
片假名Zu
≡ 30B9 ス 3099 ◌゙
發音/zɯ/或/dzɯ/
30BB:セ
Katakana Letter Se
片假名Se
發音/se/
30BC:ゼ
Katakana Letter Ze
片假名Ze
≡ 30BB セ 3099 ◌゙
發音/ze/或/dze/
30BD:ソ
Katakana Letter So
片假名So
發音/so/
30BE:ゾ
Katakana Letter Zo
片假名Zo
≡ 30BD ソ 3099 ◌゙
發音/zo/或/dzo/
30BF:タ
Katakana Letter Ta
片假名Ta
發音/ta/
30C0:ダ
Katakana Letter Da
片假名Da
≡ 30BF タ 3099 ◌゙
發音/da/
30C1:チ
Katakana Letter Ti
片假名Ti
= Chi
發音/tɕi/
30C2:ヂ
Katakana Letter Di
片假名Di
= Ji(不止一個)
≡ 30C1 チ 3099 ◌゙
發音/dʑi/或/ʑi/
30C3:ッ
Katakana Letter Small Tu
片假名小型Tu
= 小型Tsu
表促音,即塞音、塞擦音和擦音音位。視乎後接的假名發音而有下列幾種發音:
  • /p/:後接/p/;
  • /b/:後接/b/;
  • /t/:後接/t/、/tɕ/、/ts/;
  • /d/:後接/d/、/dʑ/、/dz/;
  • /k/:後接/k/;
  • /ɡ/:後接/ɡ/;
  • /s/:後接/s/;
  • /ɕ/:後接/ɕ/;
  • /ʔ/:處於句末或後接/h/、/ç/、/ɸ/;
  • 正常情況是不會後接濁音和/h/的,但外來語例外;
  • 促音永遠不會出現在句首及/m/、/n/、/ɽ/、/w/和/j/的前面
30C4:ツ
Katakana Letter Tu
片假名Tu
= Tsu
發音/tsɯ/
30C5:ヅ
Katakana Letter Du
片假名Du
= Zu(不止一個)
≡ 30C4 ツ 3099 ◌゙
發音/zɯ/或/dzɯ/
30C6:テ
Katakana Letter Te
片假名Te
發音/te/
30C7:デ
Katakana Letter De
片假名De
≡ 30C6 テ 3099 ◌゙
發音/de/
30C8:ト
Katakana Letter To
片假名To
發音/to/
30C9:ド
Katakana Letter Do
片假名Do
≡ 30C8:ト 3099 ◌゙
發音/do/
30CA:ナ
Katakana Letter Na
片假名Na
發音/na/
30CB:ニ
Katakana Letter Ni
片假名Ni
發音/nʲi/
30CC:ヌ
Katakana Letter Nu
片假名Nu
發音/nɯ/
30CD:ネ
Katakana Letter Ne
片假名Ne
發音/ne/
30CE:ノ
Katakana Letter No
片假名No
發音/no/
30CF:ハ
Katakana Letter Ha
片假名Ha
發音/ha/
30D0:バ
Katakana Letter Ba
片假名Ba
≡ 30CF ハ 3099 ◌゙
發音/ba/
30D1:パ
Katakana Letter Pa
片假名Pa
≡ 30CF ハ 309A ◌゚
發音/pa/
30D2:ヒ
Katakana Letter Hi
片假名Hi
發音/çi/
30D3:ビ
Katakana Letter Bi
片假名Bi
≡ 30D2 ヒ 3099 ◌゙
發音/bi/
30D4:ピ
Katakana Letter Pi
片假名Pi
≡ 30D2 ヒ 309A ◌゚
發音/pi/
30D5:フ
Katakana Letter Hu
片假名Hu
= Fu
發音/ɸɯ/
30D6:ブ
Katakana Letter Bu
片假名Bu
≡ 30D5 フ 3099 ◌゙
發音/bɯ/
30D7:プ
Katakana Letter Pu
片假名Pu
≡ 30D5 フ 309A ◌゚
發音/pɯ/
30D8:ヘ
Katakana Letter He
片假名He
發音/he/
30D9:ベ
Katakana Letter Be
片假名Be
≡ 30D8 ヘ 3099 ◌゙
發音/be/
30DA:ペ
Katakana Letter Pe
片假名Pe
≡ 30D8 ヘ 309A ◌゚
發音/pe/
30DB:ホ
Katakana Letter Ho
片假名Ho
發音/ho/
30DC:ボ
Katakana Letter Bo
片假名Bo
≡ 30DB ホ 3099 ◌゙
發音/bo/
30DD:ポ
Katakana Letter Po
片假名Po
≡ 30DB ホ 309A ◌゚
發音/po/
30DE:マ
Katakana Letter Ma
片假名Ma
發音/ma/
30DF:ミ
Katakana Letter Mi
片假名Mi
發音/mi/
30E0:ム
Katakana Letter Mu
片假名Mu
發音/mɯ/
30E1:メ
Katakana Letter Me
片假名Me
發音/me/
30E2:モ
Katakana Letter Mo
片假名Mo
發音/mo/
30E3:ャ
Katakana Letter Small Ya
片假名小型Ya
表拗音(開拗音),即腭化音,發音/ʲa/
本假名前面接い段假名便成為完整的開拗音,即キャ/kʲa/、ギャ/ɡʲa/、シャ/ɕa/、ジャ/dʑa/、チャ/tɕa/、ヂャ/dʑa/、ニャ/nʲa/、ヒャ/ça/、ビャ/bʲa/、ピャ/pʲa/、ミャ/mʲa/和リャ/ɽʲa/
方言使用者、學者和語言學著作提出額外可使用的音拍:ウャ/wʲa/、スャ/sʲa/、ズャ/zʲa/、テャ/tʲa/、デャ/dʲa/、フャ/ɸʲa/、ヴャ/vʲa/或/βʲa/
30E4:ヤ
Katakana Letter Ya
片假名Ya
發音/ja/
30E5:ュ
Katakana Letter Small Yu
片假名小型Yu
表拗音(開拗音),即腭化音,發音/ʲɯ/
本假名前面接い段假名便成為完整的開拗音,即キュ/kʲɯ/、ギュ/ɡʲɯ/、シュ/ɕɯ/、ジュ/dʑɯ/、チュ/tɕɯ/、ヂュ/dʑɯ/、ニュ/nʲɯ/、ヒュ/çɯ/、ビュ/bʲɯ/、ピュ/pʲɯ/、ミュ/mʲɯ/和リュ/ɽʲɯ/
文部科學省的《外來語的標記》建議可用外語音拍:テュ/tʲɯ/、デュ/dʲɯ/、フュ/ɸʲɯ/、ヴュ/vʲɯ/或/βʲɯ/
方言使用者、學者和語言學著作提出額外可使用的音拍:ウュ/wʲɯ/、スュ/sʲɯ/、ズュ/zʲɯ/、ツュ/tsʲɯ/
方言使用者、學者和語言學著作提出額外可使用的音拍中,用三個假名表達的音拍,可用本假名作唇化標示,放在主輔音和主元音之間:チュァ/tɕʷa/、チュィ/tɕʷi/、チュェ/tɕʷe/、チュォ/tɕʷo/、ジュァ/dʑʷa/、ジュィ/dʑʷi/、ジュェ/dʑʷe/、ジュォ/dʑʷo/
30E6:ユ
Katakana Letter Yu
片假名Yu
發音/jɯ/
30E7:ョ
Katakana Letter Small Yo
片假名小型Yo
表拗音(開拗音),即腭化音,發音/ʲo/
本假名前面接い段假名便成為完整的開拗音,即キョ/kʲo/、ギョ/ɡʲo/、ショ/ɕo/、ジョ/dʑo/、チョ/tɕo/、ヂョ/dʑo/、ニョ/nʲo/、ヒョ/ço/、ビョ/bʲo/、ピョ/pʲo/、ミョ/mʲo/和リョ/ɽʲo/
方言使用者、學者和語言學著作提出額外可使用的音拍:ウョ/wʲo/、スョ/sʲo/、ズョ/zʲo/、テョ/tʲo/、デョ/dʲo/、フョ/ɸʲo/、ヴョ/vʲo/或/βʲo/
30E8:ヨ
Katakana Letter Yo
片假名Yo
發音/jo/
30E9:ラ
Katakana Letter Ra
片假名Ra
發音/ɽa/
30EA:リ
Katakana Letter Ri
片假名Ri
發音/ɽʲi/
30EB:ル
Katakana Letter Ru
片假名Ru
發音/ɽɯ/
30EC:レ
Katakana Letter Re
片假名Re
發音/ɽe/
30ED:ロ
Katakana Letter Ro
片假名Ro
發音/ɽo/
30EE:ヮ
Katakana Letter Small Wa
片假名小型Wa
表合拗音,即唇化音,發音/ʷa/
歷史上只與「ク」和「グ」結合成「クヮ」/kʷa/和「グヮ」/ɡʷa/
30EF:ワ
Katakana Letter Wa
片假名Wa
發音/wa/
30F0:ヰ
Katakana Letter Wi
片假名Wi
現代不用
發音/i/
古代發音/wi/
歷史上曾與「ク」和「グ」結合成「クヰ」/kʷi/和「グヰ」/ɡʷi/
30F1:ヱ
Katakana Letter We
片假名We
現代不用
發音/e/
古代發音/we/,後變為/je/
歷史上曾與「ク」和「グ」結合成「クヱ」/kʷe/和「グヱ」/ɡʷe/
30F2:ヲ
Katakana Letter Wo
片假名Wo
現代不用
發音/o/
古代發音/wo/
30F3:ン
Katakana Letter N
片假名N
表撥音,即鼻音音位。視乎後接的假名發音而有下列幾種發音:
  • /m/:後接/p/、/b/、/m/;
  • /n/:後接/t/、/tɕ/、/ts/、/d/、/dʑ/、/ʑ/、/dz/、/n/、/ɽ/;
  • /ŋ/:後接/k/、/ɡ/;
  • /ũ/:後接/h/、/ɸ/、/s/、/ɕ/、/j/、/w/、元音;
  • /ĩ/:前接/i/並後接元音或/h/、/ɸ/、/s/、/ɕ/、/j/、/w/之一;
  • /ɴ/:處於句末
30F4:ヴ
Katakana Letter Vu
片假名Vu
≡ 30A6 ウ 3099 ◌゙
發音/vɯ/或/βɯ/
本假名後接小型假名「ァィェォュ」時,原來的元音被後面的發音取代,變成ヴァ/va/或/βa/、ヴィ/vi/或/βi/、ヴェ/ve/或/βe/、ヴォ/vo/或/βo/、ヴュ/vʲɯ/或/βʲɯ/
方言使用者、學者和語言學著作提出額外可使用的音拍,也使用取代方式:ヴャ/vʲa/或/βʲa/、ヴィェ/vʲe/或/βʲe/、ヴョ/vʲo/或/βʲo/
30F5:ヵ
Katakana Letter Small Ka
片假名小型Ka
日常生活不常用本符號,而使用「ヶ」。「ヶ」表「箇」時實際讀「カ」,所以有時會用本符號代替「ヶ」
通常作助數詞「箇」,用來代替「ヶ」,如「三ヶ月」可寫成「三ヵ月」、「三ヶ条」可寫成「三ヵ条
30F6:ヶ
Katakana Letter Small Ke
片假名小型Ke
「箇」的簡體字,但不能隨意代替正文中的「個」、「个」或「箇」
通常作助數詞「箇」、「個」,如「三ヶ月」、「三ヶ国」、「三ヶ条
有時作地名中的助詞,表示「的」的意思,如「青木ヶ原」、「市ヶ谷」、「関ケ原
30F7:ヷ
Katakana Letter Va
片假名Va
≡ 30EF ワ 3099 ◌゙
舊式假名用法,發音/va/或/βa/,現在改寫為「ヴァ」
30F8:ヸ
Katakana Letter Vi
片假名Vi
≡ 30F0 ヰ 3099 ◌゙
舊式假名用法,發音/vi/或/βi/,現在改寫為「ヴィ」
30F9:ヹ
Katakana Letter Ve
片假名Ve
≡ 30F1 ヱ 3099 ◌゙
舊式假名用法,發音/ve/或/βe/,現在改寫為「ヴェ」
30FA:ヺ
Katakana Letter Vo
片假名Vo
≡ 30F2 ヲ 3099 ◌゙
舊式假名用法,發音/vo/或/βo/,現在改寫為「ヴォ」

聯結符號和長音符號

30FB:・
Katakana Middle Dot
假名間隔點
→ 00B7 · 中央點
30FC:ー
Katakana-Hiragana Prolonged Sound Mark
片假名‐平假名長音符號
→ 2014 — 長破折號

重複符號

30FD:ヽ
Katakana Iteration Mark
片假名重複符號
重複符號,代替前述一個假名重複出現,並且是清音,或須清化。例如「サヽキ」可代表「ササキ
如果文字是豎排的,請改用豎排假名重複符號「〱」(U+3031)
30FE:ヾ
Katakana Voiced Iteration Mark
片假名濁音點重複符號
≡ 30FD ヽ3099 ◌゙
重複符號,代替前述一個假名重複出現,並且是濁音,或須濁化。例如「サヾエ」可代表「サザエ
如果文字是豎排的,請改用帶濁音點的豎排假名重複符號「〲」(U+3032)

片假名二合字

30FF:ヿ
Katakana Digraph Koto
片假名二合字「Koto」
古代只用在豎寫文字裡,但現在也可以用在橫寫文字裡
是「コト」二字合成,即「事」字
≈ <豎寫> 30B3 コ 30C8 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