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返回首頁


注音符號(U+3100-U+312F)

「注音符號(Bopomofo)」區塊位於U+3100-U+312F範圍內,共佔據四十八個編碼空間,但由於實際上只編排了四十個注音符號,所以U+3100-U+3104和U+312D-U+312F之間的八個位置並沒有編排任何字元。

「注音符號」原名「注音字母」,又稱「國音字母」,是中國第一套法定的漢字形式拼音字母。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讀音統一會制定,共有三十九個字母,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年)又公佈「注音字母音類次序」, 重新排列字母的順序。

民國九年(一九二零年)時,審音委員會增加「ㄜ」(鵝),原本的「ㄛ」(鵝)改唸(喔),成為四十個字母。後來以北京音為標準,ㄪ、ㄫ、ㄬ三個字母只用來標注方言讀音。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年)教育部公佈《注音字母書法體式》,廢除四角點聲法「〪 〫 〬 〭 」,改用標調符號「 ˊˇˋ·」。民國十九年(一九三零年),南京政府把「注音字母」改名為「注音符號」。民國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有學者提出注音符號的補充,以便標注閩南話和客家話等方言的發音。

注音字母的特點是:字母選自古漢字,音節拼字法採用三拼制,主要用來標注漢字讀音。

本區塊包括普通話(國語)所使用的注音符號,以及三個拼寫方言的符號「ㄪㄫㄬ」(即民國二年的原來方案)。

統一碼尚有一個「注音符號擴充(Bopomofo Extended)」區塊,包含額外的注音符號,用來拼寫閩南話和客家話等方言。聲調符號則放在「進格修飾字元(Spacing Modifier Letters)」(U+02B0-U+02FF)之內。

0123456789ABCDEF
310
311
312

最新碼表可參考統一碼學術學會的PDF檔案

若發現有任何不正確或有疑問之處,歡迎給我寄電子郵件


返回目錄──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