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六十四卦象(U+4DC0–U+4DFF)
簡介
「易經六十四卦象(Yijing Hexagram Symbols)」區塊位於U+4DC0–U+4DFF範圍內,共佔據64個編碼空間,並且盡用了全部空間。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又是儒家典籍,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之一。相傳《易》是集合了古代的《連山》、《歸藏》和《周易》三部份而成,但現傳世的只有《周易》而已。
《易經》成書於何時,作於何人,至今暫無定論。《漢書‧藝文志》提出「人更三聖」說,認為伏羲氏畫八卦;周文王演為六十四卦,作卦辭和爻辭;孔子作傳(《易傳》)以解經。近代史學界對傳統說法提出懷疑,認為卦和爻辭中講到周文王以後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足證《易經》成書非出於一時一人之手,因此出現了周初說、春秋中期說和戰國說,所據不一。
傳說《周易》是周文王所作,由於文字的演化,到春秋戰國時已變得艱澀難懂,於是孔子為它作了《十翼》(又稱《易傳》),以助人們解讀《易經》。可是後代有人認為《十翼》非由孔子所作。
根據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認為世事萬物由陰陽兩極構成,因此用陰(⚋)陽(⚊)兩種爻表示這種概念,然後重疊二爻成四儀,再加一爻便為八卦,兩八卦重合得六十四重卦,含六爻。這種組合方式便是「無極生有極,有極是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
爻由下向上算起,即初、二、三、四、五和上爻,並以「九」表「陽」,「六」表「陰」,爻象共三百八十四。解說卦象的辭句稱為卦辭,繫於卦象之下,解說爻象的辭句稱為爻辭。例如「䷀」其卦名為乾,卦辭為「元亨,利貞」。六爻皆為陽爻,均稱九,下數第一畫為初九,其爻辭為「潛龍勿用」;餘為九二、九三、九四、九五和上九諸位,各爻均繫有爻辭。卦辭共六十四條,爻辭三百八十四條,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總稱為筮辭,共四百五十條。
六十四個卦象的排列順序,現傳有兩種版本: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經,上經始於乾卦,次為坤卦,至離為止,下經則始於咸而終於未濟卦;二是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本,首卦為乾,次卦為否,終於益卦。
通行版本 |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噬嗑(䷔)、賁(䷕)、剝(䷖)、復(䷗)、无妄(䷘)、大畜(䷙)、頤(䷚)、大過(䷛)、坎(䷜)、離(䷝)、咸(䷞)、恆(䷟)、遯(䷠)、大壯(䷡)、晉(䷢)、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中孚(䷼)、小過(䷽)、既濟(䷾)、未濟(䷿) |
---|---|
帛書版本 | 鍵(乾)、婦(否)、掾(遯)、禮(履)、訟、同人、无孟(无妄)、狗(姤)、根(艮)、泰蓄(大畜)、剝、損、蒙、蘩(賁)、頤、箇(蠱)、贛(坎)、襦(需)、比、䞿(蹇)、節、既濟、屯、井、辰(震)、泰壯(大壯)、餘(豫)、少過(小過)、歸妹、解、豐、恆、川(坤)、□(泰)、嗛(謙)、林(臨)、師、明夷、復、登(升)、奪(兌)、夬、卒(萃)、欽(咸)、困、勒(革)、隋(隨)、泰過(大過)、羅(離)、大有、溍(晉)、旅、乖(睽)、未濟、筮□(噬嗑)、鼎、筭(巽)、少�(小畜)、觀、漸、中復(中孚)、渙、家人、益 |
註:「□」表示原文殘缺不能辨者;「�」表示統一碼裡沒有這個字 |
卦辭和爻辭的內容大致有三類:一是講自然現象的變化,用來比擬人事,如大過卦九五爻辭說:「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二是講人事的得失,如漸卦九三爻辭說:「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凶」;三是判斷吉凶的辭句,如坤卦卦辭說:「元亨,利牝馬之貞。」
《易經》雖屬占卦書,但卻反映了古人的邏輯思維和對世界的觀念。例如,它承認事物存在著對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個對立卦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辭反映了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損、泰和否、既濟和未濟等一系列對立統一的現象,《莊子‧天下篇》將其概括為「易以道陰陽」。它還承認對立事物的互相轉化。如泰卦卦辭說:「小往大來」;否卦卦辭說:「大往小來」;泰卦九三爻辭說:「無平不陂,無往不復」;乾卦九五爻辭說:「飛龍在天」;上九爻辭則說:「亢龍有悔」,這些都表現了物極必反的觀點。從《易經》中可以看出中國古代辯證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戰國後期,對《易經》的研究逐漸成為一種專門學問,一些系統闡釋《易經》的文字陸續被收集起來,彙成《易傳》。秦代焚書,不焚易書。至漢代,經學興起,其中關於《周易》經傳的解釋,稱為「易學」,經歷二千餘年,形成了許多流派。許多著名哲學家,依據《周易》經傳提供的思想資料,建立起自己的哲學體系。
《易經》的版本,流傳下來影響大的是魏王弼註本、唐孔穎達疏,亦稱《周易正義》,收入《十三經註疏》中。宋朱熹撰《周易本義》,為宋代以後通行本。一九七三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帛書《周易》,抄寫於漢文帝初年,與傳世各家《易》本均不同,是現存《周易》中最早的別本。古今解易者,多達數百家,在儒家經書中為數最多。影響較大和具有特色的註解有:唐朝李鼎祚《周易集解》、唐朝孔穎達《周易正義》、宋朝程頤《程氏易傳》、宋朝朱熹《周易本義》、現代聞一多《周易義證類纂》和高亨《周易古經今註》。
本區塊的卦象按照現時通行的版本的次序排列,即:(上經三十卦)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噬嗑(䷔)、賁(䷕)、剝(䷖)、復(䷗)、无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下經三十四卦)咸(䷞)、恆(䷟)、遯(䷠)、大壯(䷡)、晉(䷢)、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中孚(䷼)、小過(䷽)、既濟(䷾)、未濟(䷿)。
另外,太極符號「☯」(U+262F)、兩儀、四象和八卦符號均編在「混合什錦符號(零雜符號,Miscellaneous Symbols)」之中,即:⚊(陽爻,U+268A)、⚋(陰爻,U+268B)、⚌(太陽,U+268C)、⚍(少陰,U+268D)、⚎(少陽,U+268E)、⚏(太陰,U+268F)、☰(乾,U+2630)、☱(兌,U+2631)、☲(離,U+2632)、☳(震,U+2633)、☴(巽,U+2634)、☵(坎,U+2635)、☶(艮,U+2636)、☷(坤,U+2637)。
有關其他東亞文字和符號的詳細說明,請參考拙文「統一碼裏中日韓表意文字和相關字符淺說」的介紹。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A | B | C | D | E | F | |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A | B | C | D | E | F | |
4D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D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D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D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字符說明
- 《易經》六十四卦象(英文原作「《易經》六爻符號」)
- 4DC0:䷀
- Hexagram For The Creative Heaven
- 《易經》第一卦「乾」
- 4DC1:䷁
- Hexagram For The Receptive Earth
- 《易經》第二卦「坤」
- 4DC2:䷂
- Hexagram For Difficulty At The Beginning
- 《易經》第三卦「屯」
- 4DC3:䷃
- Hexagram For Youthful Folly
- 《易經》第四卦「蒙」
- 4DC4:䷄
- Hexagram For Waiting
- 《易經》第五卦「需」
- 4DC5:䷅
- Hexagram For Conflict
- 《易經》第六卦「訟」
- 4DC6:䷆
- Hexagram For The Army
- 《易經》第七卦「師」
- 4DC7:䷇
- Hexagram For Holding Together
- 《易經》第八卦「比」
- 4DC8:䷈
- Hexagram For Small Taming
- 《易經》第九卦「小畜」
- 4DC9:䷉
- Hexagram For Treading
- 《易經》第十卦「履」
- 4DCA:䷊
- Hexagram For Peace
- 《易經》第十一卦「泰」
- 4DCB:䷋
- Hexagram For Standstill
- 《易經》第十二卦「否」
- 4DCC:䷌
- Hexagram For Fellowship
- 《易經》第十三卦「同人」
- 4DCD:䷍
- Hexagram For Great Possession
- 《易經》第十四卦「大有」
- 4DCE:䷎
- Hexagram For Modesty
- 《易經》第十五卦「謙」
- 4DCF:䷏
- Hexagram For Enthusiasm
- 《易經》第十六卦「豫」
- 4DD0:䷐
- Hexagram For Following
- 《易經》第十七卦「隨」
- 4DD1:䷑
- Hexagram For Work On The Decayed
- 《易經》第十八卦「蠱」
- 4DD2:䷒
- Hexagram For Approach
- 《易經》第十九卦「臨」
- 4DD3:䷓
- Hexagram For Contemplation
- 《易經》第二十卦「觀」
- 4DD4:䷔
- Hexagram For Biting Through
- 《易經》第二十一卦「噬嗑」
- 4DD5:䷕
- Hexagram For Grace
- 《易經》第二十二卦「賁」
- 4DD6:䷖
- Hexagram For Splitting Apart
- 《易經》第二十三卦「剝」
- 4DD7:䷗
- Hexagram For Return
- 《易經》第二十四卦「復」
- 4DD8:䷘
- Hexagram For Innocence
- 《易經》第二十五卦「无妄」
- 4DD9:䷙
- Hexagram For Great Taming
- 《易經》第二十六卦「大畜」
- 4DDA:䷚
- Hexagram For Mouth Corners
- 《易經》第二十七卦「頤」
- 4DDB:䷛
- Hexagram For Great Preponderance
- 《易經》第二十八卦「大過」
- 4DDC:䷜
- Hexagram For The Abysmal Water
- 《易經》第二十九卦「坎」
- 4DDD:䷝
- Hexagram For The Clinging Fire
- 《易經》第三十卦「離」
- 4DDE:䷞
- Hexagram For Influence
- 《易經》第三十一卦「咸」
- 4DDF:䷟
- Hexagram For Duration
- 《易經》第三十二卦「恆」
- 4DE0:䷠
- Hexagram For Retreat
- 《易經》第三十三卦「遯」
- 4DE1:䷡
- Hexagram For Great Power
- 《易經》第三十四卦「大壯」
- 4DE2:䷢
- Hexagram For Progress
- 《易經》第三十五卦「晉」
- 4DE3:䷣
- Hexagram For Darkening Of The Light
- 《易經》第三十六卦「明夷」
- 4DE4:䷤
- Hexagram For The Family
- 《易經》第三十七卦「家人」
- 4DE5:䷥
- Hexagram For Opposition
- 《易經》第三十八卦「睽」
- 4DE6:䷦
- Hexagram For Obstruction
- 《易經》第三十九卦「蹇」
- 4DE7:䷧
- Hexagram For Deliverance
- 《易經》第四十卦「解」
- 4DE8:䷨
- Hexagram For Decrease
- 《易經》第四十一卦「損」
- 4DE9:䷩
- Hexagram For Increase
- 《易經》第四十二卦「益」
- 4DEA:䷪
- Hexagram For Breakthrough
- 《易經》第四十三卦「夬」
- 4DEB:䷫
- Hexagram For Coming To Meet
- 《易經》第四十四卦「姤」
- 4DEC:䷬
- Hexagram For Gathering Together
- 《易經》第四十五卦「萃」
- 4DED:䷭
- Hexagram For Pushing Upward
- 《易經》第四十六卦「升」
- 4DEE:䷮
- Hexagram For Oppression
- 《易經》第四十七卦「困」
- 4DEF:䷯
- Hexagram For The Well
- 《易經》第四十八卦「井」
- 4DF0:䷰
- Hexagram For Revolution
- 《易經》第四十九卦「革」
- 4DF1:䷱
- Hexagram For The Cauldron
- 《易經》第五十卦「鼎」
- 4DF2:䷲
- Hexagram For The Arousing Thunder
- 《易經》第五十一卦「震」
- 4DF3:䷳
- Hexagram For The Keeping Still Mountain
- 《易經》第五十二卦「艮」
- 4DF4:䷴
- Hexagram For Development
- 《易經》第五十三卦「漸」
- 4DF5:䷵
- Hexagram For The Marrying Maiden
- 《易經》第五十四卦「歸妹」
- 4DF6:䷶
- Hexagram For Abundance
- 《易經》第五十五卦「豐」
- 4DF7:䷷
- Hexagram For The Wanderer
- 《易經》第五十六卦「旅」
- 4DF8:䷸
- Hexagram For The Gentle Wind
- 《易經》第五十七卦「巽」
- 4DF9:䷹
- Hexagram For The Joyous Lake
- 《易經》第五十八卦「兌」
- 4DFA:䷺
- Hexagram For Dispersion
- 《易經》第五十九卦「渙」
- 4DFB:䷻
- Hexagram For Limitation
- 《易經》第六十卦「節」
- 4DFC:䷼
- Hexagram For Inner Truth
- 《易經》第六十一卦「中孚」
- 4DFD:䷽
- Hexagram For Small Preponderance
- 《易經》第六十二卦「小過」
- 4DFE:䷾
- Hexagram For After Completion
- 《易經》第六十三卦「既濟」
- 4DFF:䷿
- Hexagram For Before Completion
- 《易經》第六十四卦「未濟」